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2 9 卷第 7 期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Vol129 ,No.

7
2008 年 7 月 Journal of Nort heastern University ( Nat ural Science) J ul. 2 0 0 8

某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杨  英 , 赵广耀 , 孟凡亮
( 东北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辽宁 沈阳  110004)

摘    要 : 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 ,基于有限元和静动态理论 ,在 HyperMesh 软件中 ,对白车身焊点


进行合理描述 ,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
用 MSC. Nastran 软件对白车身进行了模态模拟分析 , 得到白车身
的固有频率及对应的各阶振型之间的关系 ; 在试验中 ,采用固定式激振器对白车身进行单点激振 ,用多点拾振
方法采集响应信号 ,通过对响应信号的分析处理 ,得到白车身的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关系 ・
将试验结果与理
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验证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有限元模型 ,提出利用各阶模态的应变能分
布 ,确定车身结构弹性变形最大位置的方法 ,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车身的局部刚度 ・
利用有限元模型对白车身
进行模态分析 ,对于提高车身的局部刚度和动态特性 、
优化车身结构 、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
节省开发费用具有
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 白车身 ; 有限元 ; 模态分析 ; 振动 ; 频率
中图分类号 : U 27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23026 ( 2008) 0721045204

Modal Analysis and Testing of a Certain White Bodywork


YA N G Y i ng , Z HA O Guang2yao , M EN G Fan2liang
(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 Nort heastern University , Shenyang 110004 , China.
Correspondent : YAN G Ying , E2mail : yangyingsy @ 163. com)

Abstract : The modes of vibration of a certain saloon car ’s white bodywork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FEM and static/ dynamic t heory , a FEA model of t he white bodywork was
developed describing reasonably it s welding point s wit h t he software HyperMesh. A modal
simulation was done to analyze t he white bodywork by t he software MSC. Nast ran , so as to get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s nat ural f requency and corresponding modes of vibration of different
orders. In test a fixed resonator was used to conduct a single2point resonance for t he white
bodywork , wit h relevant response signals picked up at multiple point s to process and analyze
t hem , t hus obtaining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 he nat ural f requency of t he white bodywork and
corresponding modes of vibration. Comparing t he result s of t he simulation wit h t hat of test , t he
validity of t he FEA model is verified. A new met hod is t herefore proposed to determine t he
position where t he maximum elastic deformation takes place by t he st rain energy dist ribution of
t he vibration modes of different orders. I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 he local rigidity of t he
bodywork. The modal analysis of white bodywork by FEA model is also important to improving
t 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bodywork , optimizing it s st ruct ure , shortening R &D period and saving
cost s.
Key words : white bodywork ; finite element ; modal analysis ; vibration ; f requency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仿真技术 、 有限元 辅助设计软件为汽车设计提供了一个工具平


分析技术的提高 ,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技术几 台 [ 1 - 5 ] ,极大地方便了汽车的设计 ・但产品使用
乎涵盖了涉及汽车性能的所有方面 , 如刚度 、
强 中的问题如何在设计阶段解决 , 如何提高设计质
度、
疲劳寿命 、
振动噪声 、
运动与动力性分析 、碰撞 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
节省开发费用 ,一直是汽
仿真和乘员保护 、
空气动力学特性等 ,各种计算机 车研发和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目前 ,反映汽车车

收稿日期 : 2007208209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402008) ・
作者简介 : 杨  英 (1962 - ) ,女 ,辽宁台安人 ,东北大学副教授・
1046 东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第 29 卷

身动态特性的设计分析 ,仍然以实车身试验为主 、 理[7 ]・在使用刚性单元模拟焊点连接的过程中 ,


计算机模拟分析为辅・ 被连接板上对应焊点之间的连线应保持与连接板
本文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 在 面垂直 ,以便更好地模拟焊点的连接特性・
HyperMesh 软件环境下 ,建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在 MSC. Nast ran 软件中 , 刚性单元可以自动
用 MSC. Nast ran 软件对白车身进行了固有频率 、 形成线性约束方程・假定刚性单元刚体运动自由
振型和阻尼等模态模拟分析 , 得到白车身的固有 度和所连接的自由度之间保持刚体运动约束・
频率及其对应的各阶振型之间的关系 ; 在白车身 Hypermesh 中的 connector 焊接处理模块 , 用于创
模态试验中 ,用试验结果验证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建和管理焊接 ,快速并且容易地创建焊点 ,通过输
的正确性・
并提出了利用各阶模态的应变能分布 入焊接文件可以自动快速地生成焊点 , 并可以方
来进一步优化车身结构的方法・ 便地修改焊接单元类型・
本文建立某轿车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 , 如图
1  建立白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 1 所示 ,模型尺寸和材料特性见表 1・
本文 针 对 某 具 体 轿 车 白 车 身 进 行 分 析 简
[6 ]
化 ,建立其有限元模型 ・通过选择合适的有限
元单元 ,对车身结构进行数学离散 ,赋予车身结构
合适的材料属性・ 车身是通过焊点连接而成 ,部件
之间的连接关系必须反映实际车身结构的特点・
由于在进行模态分析时 , 不考虑结构中焊点的失
效 ,认为焊点连接是可靠的 ,在保证车身力学特性 图 1  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
不变的前提下 , 采用刚性单元对连接处进行处 Fig. 1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white bodywork
 
表 1  白车身模型尺寸和材料特性
Table 1  Size and material propertie s of white bodywork model
单元数量 焊点数量 自由度数 弹性模量/ ( N・mm - 2 ) 泊松比 密度/ ( kg・mm - 3 )
171 697 4 781 881 421 2. 1 ×105 0. 28 7. 83 ×10 - 6

K- ω M
2
= 0・ ( 3)
2  白车身理论模态分析
式 ( 3) 为式 ( 1) 系统的特征方程・
模态分析的方法是以模态矩阵作为变换矩
记方程 ( 3 ) 的 n 个根为 ω2i ( i = 1 , 2 , 3 , …,
阵 ,将原物理坐标变换到自然坐标 ,使系统在原坐
n ) , 每个 ωi 为式 ( 1) 白车身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
标下的耦合方程组变成一组互相独立的二阶常微
率・ 对应于 ωi 的 δi 称为白车身的第 i 阶模态向
分方程 ,用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方程求解 ,得到系
量・
统各阶模态的振动 ,再通过模态叠加 ,回到原来的
因白车身的固有频率与模态向量之间的关系
物理坐标 [ 8 - 9 ] ・
就是线性代数广义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之间的关
白车身为 n 个自由度的无阻尼自由振动系
系 , 因而它们具有正交性关系 , 即
统 , 由于系统的阻尼和激励均为零 , 则系统运动方
ki ( i = j) ,
程可写为 δTi Kδj =
M¨ x ( t ) + Kx ( t ) = 0 ・ ( 1) 0 ( i ≠ j) ;
m i ( i = j) ,
其中 , M 和 K 分别为白车身系统的质量和刚度 δTi Mδj =
矩阵 ; ¨
x ( t ) 和 x ( t ) 分别为节点的加速度和位移
0 ( i ≠ j , i , j = 1 , 2 , 3 , …, n ) ・

向量・ ( 4)
方程 ( 1) 是常系数线性齐次常数微分方程组 , k i , m i 分别称为第 i 阶模态刚度和模态质量 , 它
其解的形式为 们满足 ω2i = k i / m i ( i = 1 , 2 , 3 , …, n ) ・
x ( t ) = δsin (ωt + θ) ・ ( 2) 由模态 δi 的求解过程可知 ,δi 中有一任意
将式 ( 2) 代入式 ( 1) , 有 ( K - ω2 M ) δsin (ωt + θ) = 常数待定・
本文采用质量归一化方法 , 即 , 令式 ( 4)
0 , 由于 sin (ωt + θ) 不能恒等于零 , 则应有 ( K - 中的模态质量 m i = 1 来确定待定常数 , 此时有模
^
ω2 M ) δ = 0・即 态刚度 k i = ω2i , 此模态称之为正则模态 , 记为δi ・
第 7 期         杨  英等 : 某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1047

采用求解精度高且运算速度快的兰索斯法
(Block Lanczos) 提取特征值 ・提取前 7 阶非刚体
模态 , 其固有频率和振型描述如表 2 所示・
表 2  理论模态与振型描述
Table 2  Modal and vibrancy de scriptions
理论固有
阶数 振  型  描  述
频率/ Hz
1 28. 13 绕 x 轴扭转 , 前部变形较大 图 2  频率响应函数
2 32 . 29 绕 x 轴扭转 , 后部变形较大 Fig. 2  Frequency re sponse function
3 41 . 21 沿 x 轴的弯曲振动
4 45 . 31 沿 x 轴的弯曲振动
5 53 . 56 沿 x 轴的弯曲振动 , 后窗台局部振动
6 56 . 77 后部振动 , 后窗台较明显
7 59 . 24 绕 x 轴扭转 , 前部和后部振动较大

3  白车身试验模态分析
试验模态分析是基于激振力和系统响应的动
态测试 , 通过对系统施加激振力 , 采集系统输出响
图 3  相干函数
应数据 , 再经信号处理和参数识别确定系统的模 Fig. 3  Coherent function
态参数的一种试验方法・
表 3  固有频率和振型的试验结果
3. 1  白车身模态试验原理
Table 3  Te sting re sults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本文采用汽车内胎支撑试验对象白车身 , 使 vibrancie s
其处于近似自由 - 自由状态・ 采用固定式激振器 、 实验模态
阶数 振  型  描  述
QDAC 信号发生模块 、 功率放大器作为激振系统 ; 固有频率/ Hz

力传感器 、 加速度传感器 、
信号放大模块和智能采 1 27. 50 绕 x 轴扭转
2 31 . 12 绕 x 轴扭转
集系统 (L MS SCADAS Ⅲ) 为响应拾振系统 ;L MS 3 39 . 24 沿 x 轴的弯曲振动
Test . lab 为模态信号分析和处理系统・使用单点 4 44 . 33 沿 x 轴的弯曲振动
激振 、
多点拾振的方法 ,并对采样信号进行多次平 沿 x 轴的弯曲振动 , 后窗台局
5 51 . 56
部振动大
均降噪处理 ,通过 L MS 系统进行模态参数识别・ 6 55 . 14 后部振动 , 后窗台较明显
激振点选在刚度较大的后轮毂位置 , 采用脉冲随 7 58 . 21 绕 x 轴扭转 , 前 、
后振动大
机信号进行激振・试验中主要研究 60 Hz 以下的
低频模态・ 3. 3  理论模态与试验模态对比分析
在试验中 ,为了将感兴趣的模态激励出来 ,激 由于试验的局限性 ,一般情况下 ,试验模态的
励点选在能够使能量传到车身各个位置的刚度较 数据是不完整的 , 主要因为系统的自由度数大大
大处 ,加速度传感器不能安装在振动的节点上 ,否 超过了估计的模态数 , 如果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符
则会丢失模态・ 合实际情况 ,那么 ,理论计算得到的模态数据是完
3. 2  白车身试验模态数据处理 整的 ,理论模态不仅可以校验试验模态 ,还可以指
在白车身模态试验时 , 各测点的试验数据采 导激振点和加速度传感器的位置选择 , 以免造成
集与处理同步进行 ,每采好一批信号 ,首先对其进 模态丢失・
行相关分析 , 只有相干函数在 018 以上的信号才 对比表 2 的理论模态固有频率与表 3 试验模
有效 ; 再对符合要求的信号进行传递函数处理 ,以 态固有频率 ,发现试验模态比理论模态的固有频
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率 ・白车身系统的频响函数 率要略低一些 ,因为 ωd = ωn 1 - ζ2 ( 其中 ,ωd 为
如图 2 所示 ・相干函数接近等于 1 , 如图 3 所示・ 有阻尼系统的模态固有频率 , 即为试验模态的固
表明输入和输出信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各阶 有频率 ;ωn 为无阻尼系统的固有频率 , 即为理论
固有频率和振型的测试结果见表 3・从信号的相 模态的固有频率 ;ζ 为系统的阻尼比 ) ・而通常有
干性及各振型连续性分析说明 , 模态试验数据是 阻尼系统的阻尼比 ζ 比较小 , 约为 011 , 因此 , 试
可靠的 ,效果良好 ,反应了该车身的动态特性 ,为 验模态比理论模态的固有频率要略低一些・
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的修改提供可靠试验依据・ 对比理论模态和试验模态的分析结果 , 可见
1048 东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第 29 卷

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因此 为了防止风挡玻璃被挤碎 , 保证车门的开闭可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是正确的・ 性 , 可对相应部分结构进行加强 , 提高此处的刚
度 ,以减小变形量・把应变能作为改善和优化白车
4  利用应变能优化车身结构 身结构的理论依据 ,提高车身的设计质量・
车身结构弹性位移变化较大的位置直接影响
到汽车的安全性 , 若风挡窗框的弹性变形大 , 会导
5  结   论
致风挡玻璃被挤碎 , 车门变形大会导致开关困难 , 本文 通 过 对 白 车 身 焊 点 特 性 分 析 , 在
利用应变能可以找出弹性位移变化较大的位置 , HyperMesh 软件中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同
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结构进行修改加强・通过 时采用计算机模拟和试验两种方法 , 对白车身进
各阶模态的应变能分析 , 提高车身的局部刚度 , 优 行了模态分析 , 模拟和试验方法得到的车身固有
化车身结构・ 频率及对应的各阶振型相吻合 ; 同时 ,利用各阶模
由于车身沿 x 轴对称 , 得出的应变能分布也 态的应变能分布 , 找出车身最大弹性变形处出现
是沿 x 轴近似对称分布的・由于白车身处于自由 在风挡窗口或车门口附近 ,可对此处进行加强 ,提
模态 , 车身结构没有发生弹性变形 , 为刚体模态 , 高此处的刚度 ,以减小变形量 ,来进一步优化车身
应变能为零・ 结构・同时也为汽车身动态特性试验从实车身试
第 1 阶扭转模态的应变能分布如图 4 所示 , 验为主 、
计算机模拟分析为辅 ,转变为计算机模拟
在前风挡窗框的上部拐角处应变能最大 , 说明此 分析为主 、实车身试验为辅提供参考・
处的弹性位移变化较大 ・为了防止风挡玻璃被挤
参考文献 :
碎 , 可对此处进行加强 , 提高此处的刚度 , 以减小
变形量・ 同时 , 图 4 进一步说明了第 1 阶扭转模态 [1] 张学荣・NJ 6400 白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J ] ・
机械研究与应用 , 2002 ,15 (3) ,38 - 40・
振型的前部变形较大 , 与模态试验结果相吻合・
(Zhang Xue2rong. Dynamic analysis and optimize design of
NJ 6400 white body structure [ J ] . Mechanical Research and
A pplication , 2002 ,15 (3) :38 - 40. )
[2] Barry D. CAD analysis is a powerful integrator[J ] . Elect ronic
Product Desi gn , 2004 ,25 (3) :20 - 22.
[3] Lan F , Chen J , Lin J .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bus structures
and lightweight optimization [ J ] . Proceedi ngs of t he
I nstit ution of Mechanical Engi neers. Part D , Journal of
A utomobile Engi neeri ng , 2004 ,218 (10) :1067 - 1075.
[4] Suzuki K. CAE technologies and t heir applications to vehicle
NV H design[J ] . A uto V ehicle Technique , 2003 ,57 (7) :21 -
图 4  第 1 阶扭转模态的应变能分布
Fig. 4  1st2order torsional modal strain energy distribution 27.
[5] Amaral N , Rencis J J , Rong Y M. Development of a finite
白车身第 2 阶到第 7 阶模态类型的最大应变 element analysis tool for fixture design integrity verification and

能及最大应变能出现位置如表 4 所示 , 可见最大 optimization [ J ] . The I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 dvanced


M anuf act uri ng Technology , 2005 ,25 (5) :409 - 419.
应变能基本上都出现在风挡窗口或车门口附近 ,
[6] Kim K C , Kim C M. A study on t he body attachment stiffness
表 4  试验固有频率和振型的测试结果 for t he road noise [ J ] .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able 4  Te sting re sults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Technology , 2005 ,19 (6) :1304 - 1312.
vibrancie s
[7] Magoshi Y , Fujisawa H , Sugiura T. Simulation technology
模态类型 最大应变能/ J 最大应变能出现位置 applied to vehicle development [J ] . A uto V ehicle Technique ,
自由模态 2. 657 ×10 - 9 2003 ,57 (3) :95 - 100.
第 1 阶扭转模态 37. 44 前风挡窗上部拐角处 [8] Dong J , Choi K K , Kim N H. Design optimization for
第 2 阶扭转模态 49. 86 后风挡窗下部拐角处 structural2acoustic problems using FEA2BEA wit h adjoint
第 3 阶弯曲模态 63. 91 前门的前下部拐角处 variable met hod [ J ] .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 gn , 2004 ,
第 4 阶弯曲模态 130. 00 B 立柱下部
126 (3) :527 - 533.
第 5 阶弯曲模态 130. 00 后窗台两侧
第 5 阶弯曲模态 310. 10 后窗台两侧 [9] Brughmans M , Goosense S , Takei T , et al . Morphing
第 6 阶模态 334. 9 后窗台两侧 technology applied to body modeling [ J ] . A uto V ehicle
第 7 阶扭转模态 177. 00 B 立柱下部 Technique , 2003 ,57 (7) :14 -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