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5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设计 )

题目 晏殊诗及诗学思想研究

姓名与学号 <名>

指导教师 <导教师 > 胡可先

年级与专业 <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 <在学院>
第 页
48
毕业论文正文目录

毕业论文正文目录........................................................................................................2

前言................................................................................................................................4

论文正文........................................................................................................................5

一,晏殊及其诗略述....................................................................................................5

二,晏殊与西昆派诗人之关系....................................................................................5

三,晏殊诗与西昆体诗歌节日诗之异同....................................................................6

四,晏殊诗与西昆体诗歌咏物诗之异同..................................................................11

五,晏殊诗异于西昆体题材或与西昆体审美大相径庭的诗歌..............................14

六,《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中所蕴含的诗学思想..........................................17

七,结语......................................................................................................................18

参考文献......................................................................................................................20

第 页
48
中英文摘要
【摘要】 晏殊的诗学思想在北宋新旧诗风转换的时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他继承
了西昆派的一些主张,如对仗、声律,但和西昆派又有很明显的不同,晏殊推崇
清丽闲雅的诗风。在对前人优秀文学传统的学习上,他称赏韦应物、杜甫及韩愈、
柳宗元,体现了其人开阔的视野。他注重诗句字词的锤炼与语言的表现力,对后
代诗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晏殊,诗学思想,西昆体,影响

[Abstract] Yan Shu , a prime minister in the Northern Dynasty whose thoughts on
poetics were transitional between the old style and the new one.He has inherited some
viewpoints of Xikun school, such as paying attention to harmoniousness of the
syllables. But it also has some different places between them, Yan Shu favored a clean
and elegant style. He sang highly of Wei Yingwu, Du Fu, Han Yu and Liu Zongyuan,
demonstrating his wide vision. In terms of style of language, he focused on the word
choice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which exerted an influence upon the later poems.

[Key words] YanShu ,Poetic thoughts ,Xikun style,Influence

第 页
48
前言

研究晏殊的诗及其诗学思想,有这么两个原因:第一,研究晏殊的诗及诗
学思想对宋代诗学发展脉络的研究具有意义。何剑叶在《沉寂中的酝酿-论晏殊诗
及其在宋初诗歌发展中的地位》一文中,引用了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
中的话,认为文学史“一个时期就是一个由文字的规范、标准和惯例的体系所支
配的时间的横断面”,“而前一个时期规范系统的余脉和下一个时期的规范系
统的先兆及其连续性是依然存在的”。正是因为这种连续性,使得考察西昆体与
欧梅诗文改革之间的过渡对了解宋初诗歌发展脉络有很大助益,而晏殊正在处
于这样一个时期。第二,对于晏殊诗及诗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尚有很大空间可以拓
展。

目前对晏殊诗的研究,在晏殊诗与西昆体关系上存在争议。晏殊所处的时期,
正是从“杨刘风采,耸动天下”到欧梅诗文革新运动的过渡时期。因此探讨这两
个关系对于宋诗史的研究很有必要。从诗风出发,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晏殊是
西昆派的后期诗人,基本继承了西昆派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新变;另一种认为
晏殊是西昆派与欧梅诗文革新派之间的过渡诗人,受到了西昆派的一些影响,
但与西昆派有内涵上的差别,并且对诗歌的审美对欧梅诗文革新产生了一定影
响。

本文主要从文本层面,来分析晏殊诗与西昆体的异同,以及《牡丹歌诗状》
中所展现的晏殊的诗学观以及其与晏殊诗的相互印证。晏殊成名晚于杨亿、刘筠
等人,而且当年也曾受到杨亿的提携,所以其诗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昆体的影响。
但作为拥有独立而且高品格的审美能力的晏殊,在诗的创作上必定是既有继续
又有创新。而且作为当时的政治领袖和文坛领袖,又肯定会对欧梅一代的诗风产
生影响。

第 页
48
论文正文

一,晏 殊及其 诗略述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宋初名相,而其文学上的声名
尤显于其政治身份。在文学这块,就后世而言,词名显于诗名,而《宋史》却记载
晏殊“尤工于诗,闲雅有情思”1,且晏殊的门生宋祁在《宋景文笔记》中记载“
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由此
可见,晏殊诗在当时也颇具影响力。

至于为什么今世其词名显于诗名,大概跟当时词的地位低下和晏殊的诗大
量亡佚有关。目前《全宋诗》仅存其 159 首诗歌和 58 残句,《全宋诗订补》辑补 2
首诗歌和 1 残句,与万篇相距甚远。也正由于所存诗歌量少,所以目前研究也只
能管窥蠡测,但通过目前的这些研究,依然可以“可见一斑”。

二,晏 殊与西 昆派诗 人之关 系

晏殊与西昆派2,可以说有以下几点联系。

其一,晏殊成长之际,正是“杨刘风采,耸动天下”之时。在晏殊 15 岁,
也就是 1005 年,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在编纂《册府元龟》之余,写诗唱和,并
把这些诗编辑成集,曰《西昆酬唱集》。集中缀辑杨亿与刘筠、钱惟演 等 17 人唱和

1
元 脱脱等 《宋史·列传第七十·晏殊》 10197 页
2
本文中西昆派的诗歌是指《西昆酬唱集》中的诗歌,虽然西昆派有很多诗人也有其他的诗歌集子,但在当
时影响最大的就是《西昆酬唱集》 。
第 页
48
诗 248 首,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 3 人的诗占五分之四以上。诗的内容有反映作
者们流连光景、优游岁月的生活,有咏前代帝王和宫廷故事的,有咏男女爱情,
更多的是咏物诗。此集在当时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法,流行一时,晏殊不可能
不受其影响。
其二,晏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皆出其门”3,欧阳修正是出
自其门下。天圣八年(1030),晏殊主持礼部贡举,而在当时,欧阳修是个名不见
经传的人,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欧阳修出身没落小官吏家庭,父亲
早死,寡母郑氏以沙为纸,以荻为笔,教他读书。由于从小营养不良,加上豆灯
熬夜,欧阳修身材瘦小,其貌不扬,但在考场上,唯见他见解独到,寓意深刻,
于是晏殊选其为第一,使北宋文坛升腾起一颗耀眼的新星。再说梅尧臣,晏殊是
十分推崇梅尧臣的,晏殊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出知颍州时与梅尧臣相遇,他对于
尧臣非常重视,与其论诗,极力赞了一番尧臣,指出他的作品,确实可以上比
陶潜、韦应物。他说这是天下的公言,并不是他一人的私言。而欧阳修和梅尧臣,
正是北宋著名的欧梅诗文改革的领军人物,且其改革的对象,正是西昆体。
出于此,对于晏殊是否西昆派诗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晏殊是西昆派
的后期诗人,基本继承了西昆派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新变;另一种认为晏殊是
西昆派与欧梅诗文革新派之间的过渡诗人,受到了西昆派的一些影响,但与西
昆派有内涵上的差别,并且其诗歌的审美对欧梅诗文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两
种观点的分歧在于晏殊诗的西昆体成分多,还是创新的成分多。

三, 晏殊诗 与西昆 体诗歌 节日诗 之异同

为了能直观地对比西昆体与晏殊诗的异同,下面将分别从节日诗和咏物诗
做个比较分析。
先是节日诗,以下分别列举晏殊和《西昆酬唱集》中同题诗《七夕》做个诗风
上的比较。
先将《西昆酬唱集》中以七夕为名的三首诗列举如下:
3
同上
第 页
48
七夕 杨亿

清浅银河暝霭收,汉宫还起曝衣楼。

共瞻月树怜飞鹊,谁泛星槎见饮牛。

弄杼暂应停素手,穿针空待贶明眸。

匆匆一夕填桥苦,不似人间有造舟。

七夕 刘筠

灵匹迢迢驾七襄,暂陈云幄对星潢。

已看素魄过三让,何用华灯更九光。

玉腕双丝轻宛转,霞衣杂佩暗丁当。

谁言巧意能胜拙,只见鸠闲鹊自忙。

七夕 钱惟演

紫天银水渡辛夷,藻帐雕屏解佩时。

金朔窗中窥阿母,小姑堂上忆兰芝。

初宵已有穿针乐,欲曙还成弄杼悲。

若比人间更肠断,万重云浪寄微辞。

再将晏殊的两首七夕诗列举如下:

七夕

云幕无多斗柄移, 鹊慵乌慢得桥迟。

若教精卫填河汉, 一水还应有尽时。

七夕

百子池深涨绿苔, 九光灯迥绿浮埃。

天孙宝驾何年驻, 阿母飚轮此夜来。
第 页
48
空外粉筵和露湿, 静中珠幌彻明开。

秋河不断长相望, 岂独人间事可哀。

这五首诗可以从用字用典和诗的思想来看其异同。

第一首杨亿的《七夕》,杨亿描写的是这样一个景象,七夕到了,太液池西
的曝衣楼上,一群妃嫔在楼上边弄杼边望月,似乎看到飞鹊辛苦地搭着鹊桥。张
华《博物志》中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有人乘着
它从海上出发,航行十余天,到了天上,看到城郭房舍,非常壮丽;牛郎在天
河岸边饮牛,织女却在遥远的天宫中织布。所以嫔妃们在想,谁会在银河里泛着
浮槎,看到牛郎在天河岸边饮牛呢?七夕也称作乞巧节,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
事》卷下有“乞巧楼”一条:“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
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
者为得巧之候。”七夕到了,嫔妃们都停下织布,而是看谁能穿针成功,谁就得
巧。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想必谁也不会理解牛郎织女之间的苦恋,而只会想到
匆匆忙忙地一个晚上搭成桥,多辛苦,还不如人间有船呢。

第二首刘筠的《七夕》,首联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每逢七月七日夕,
七襄,即织女,将与牛郎相会于银河之上。颔联和颈联则描述西王母降临汉武宫
殿之盛状以及西王母的盛装打扮。尾联笔锋一转,说在七夕这日乞巧真得很有用
吗?汉武帝有他终日的虔诚才引来了西王母的降临,鹊巧妙地建筑它的窝,却
被鸠占,无论得巧还是未得,思念却终归是思念,布织得再好,也不能为中意
的人而织。
第三首钱惟演的《七夕》,引用的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作者将自己带入
到那个环境中去,在半夜月光盈盈下,在藻帐雕屏之后,似乎焦仲卿和刘兰芝
在交换着玉佩,做着“誓天不相负”不承诺。然后作者漫步到院子里,看到焦母
端坐在房中,小姑在堂上思念着兰芝。在那织房中,仿佛看到兰芝在夜幕降临时,
心中充满快乐地去穿针以求得巧,获得焦母的认同,而在曙光微露时,却终究
想起焦母的刻意为难,即使织得再好,也不会被认可,自己同焦仲卿的爱情,
就跟牛郎织女一般,被焦母用银河隔开,尾联点题,有什么比人间断肠还有苦

第 页
48
的,就是即使有万重云浪,也无法把心中的思念,让对方知晓,只能“东西植
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
向鸣,夜夜达五更。”

前三首诗,主题都是历来七夕诗所渲染的相思,尽管立意不同,侧重用典
也不同。
再看晏殊的两首七夕诗,先看第二首《七夕》。首联和颔联与刘筠《七夕》的 前
两联“灵匹迢迢驾七襄,暂陈云幄对星潢。已看素魄过三让,何用华灯更九光。
”一样,都是用上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和西王母降临汉宫的神话故事。但在颈
联中话风一转,“空外粉筵和露湿, 静中珠幌彻明开”,描写与天上相比,人
间确是一片寂寥景象,牛郎织女虽然终日被银河相隔,但在今日也可以渡河相
会,可人间呢?人间依旧有情人独守空房,难以入睡。尾联“秋河不断长相望,
岂独人间事可哀”点题,牛郎织女不得不七夕之后秋河长相望,人间在七夕之
夜相聚之时会独守空房,天上人间充满缺憾,难有完美。与前面三首诗相比,都
是言相思之情,在整首诗中,表现出了西昆体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
整饰、典丽的特征。但比起前三首诗作者借典发挥,缺乏真情实感相比,晏殊在
诗中注入了自己的理性思考,这点将在下面做更多论述。

上面所录的晏殊的第一首《七夕》诗,则大异于其他四首七夕题材诗。虽然也
是用牛郎织女的典故,但是已经脱离了描写相思之情的主题。前两句写的是七夕
之中,云幕散去,斗柄移动,而鹊却慢慢吞吞地搭建着桥,使得牛郎织女无法
相会。后两句则引用精卫填海的典故,如果有精卫一般的填海精神,那么这水终
究有填完的时刻,再也不用只能每日七月七日的相会,且还要受到鹊鸟的制约。
这首诗主题上反传统,与西昆派写诗目的“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
发于希慕”大相径庭。作者从牛郎织女只能每年七月七日相会,而且还需要鹊以
鹊身来搭建这个桥梁联想到精卫填海,表现出作者与其受制于外力,倒不如竭
尽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目标的思想。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诗歌,多
是诉相思苦短之情,而晏殊以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和体验,给予这个题材以创新,
表现出晏殊诗“闲雅有情思”的特点。

晏殊今流传下来的诗中有很多首是节日诗,我们可以再看其他几首。
第 页
48
上元

金翠光中宝焰繁,山楼高下鼓声喧。

两军伎女轻如鹘,百尺竿头电线翻。

丁卯上元灯夕二首其一

九衢风静烛无烟,宝马香车往复还。

三十二天应降瑞,尽移星斗照人间。

丁卯上元灯夕二首其二

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

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

端午作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中秋月二首其一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前三首表现出丰富的生活气息,与西昆派坐于馆阁之中堆典、臆想出来的
诗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端午作》和《中秋月二首其一》则和上面所录晏殊第 一
首《七夕》一样,作者以自身体悟来对旧题材进行创新。

先看《端午作》,前两句说汨罗江之水不舍昼夜地流逝,往事已不可追忆,
而楚人依旧累累去凭江吊唁。后两句话锋一转,像屈原也免不了要去为美玉、食
物而争,却说蛟龙也会畏惧五色丝缠绕的粽子。其中蛟龙畏惧五色丝缠绕的粽子
的典故,见于《续齐谐记》中的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月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自

第 页
48
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
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
五月五月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这首诗里,从最后两句
可以看出晏殊对当时市侩之风的不满。从“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里,表面上看是晏殊对古代记载的质疑,实际上是暗指人们表面上视金如粪土,
暗地里却总是各自为琼糈而争来斗去。
再看《中秋月二首其一》,一般传统中秋诗歌,多是望月抒心怀,如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
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
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等,晏
殊这首诗,也是望月抒心怀,但是换了一种方式表达。俗话常道“情人眼里出西
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的是人的观感总是受到自己当下心情的影响。
羁旅他乡的游子逢到中秋,心里定是无边的思念与思念不得的寂寥苦闷。这时候
在他的眼中,独居广寒宫的嫦娥,又何尝不是呢?

这两首节日诗,都反映出晏殊诗中有情思的部分。

四, 晏殊诗 与西昆 体诗歌 咏物诗 之异同

节日诗之外,咏物诗,特别是花树一类,在西昆体和晏殊诗中都占据很大
的篇幅。先列举《西昆酬唱集》中有关花树的几首诗:
槿花 刘筠

紫雾函灯檠,彤霞逼绮寮。

吴宫何薄命,楚梦不终朝。

半被曾羞问,邻墙却悔招。

莫移风雨怨,更嘱鹊为桥。
第 页
48
荷花 刘筠

水国开良宴,霞天湛晚晖。

凌波宓妃至,荡桨莫愁归。

妆浅休啼脸,香清愿袭衣。

实时闻鼓瑟,他日问支机。

绣骑翩翩过,珍禽两两飞。

牢收交甫佩,莫遣此心违。

柳絮

其一 杨亿

琼蕊飘英逐吹繁,建章飞舞入千门。

羌人自怨残梅曲,庄叟还迷梦蝶魂。

汉苑风光随猎骑,洛城花雪扑离樽。

锦帆蔽日隋堤远,枉逐东流箭浪翻。

其二 刘筠

半减依依学转蓬,斑骓无奈恣西东。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

北斗城高连蠛蠓,甘泉树密蔽青葱。

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其三 钱惟演

三月江南花渐稀,春阴漠漠雪霏霏。

章台街里翻轻吹,灞水桥边送落晖。

陆凯传情梅暗落,韩凭遗恨蝶争飞。
第 页
48
诏书漫道吹纶薄,谁见纷纷上客衣。

再列举晏殊诗中的几首花树诗:

迎春花

浅艳侔莺羽, 纤条结兔丝。
偏凌早春发, 应诮众芳迟。
金灯花二首 其一

煌煌五枝灯, 下有玉蟠螭。
汉宫已荆棘, 此地生何为。
既无膏火用, 虚名徒自欺。

金灯花二首 其二

兰香爇处光犹浅, 银独烧时焰不馨。
好向书生窗下种, 免教辛苦更囊萤。
石榴

开从百花後, 占断群芳色。
更作琴轸房, 轻盈琐窗侧。

河柳擅佳名,青条发红穗。
因愁百卉娇,强作芳菲意。
紫竹花

长夏幽居景不穷, 花开芳砌翠成丛。
窗南高卧追凉际, 时有微香逗晚风。

看罢这几首诗,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大的一个差异,就是在西昆体中用典之
多之繁,如“羌人自怨残梅曲,庄叟还迷梦蝶魂”,“陆凯传情梅暗落,韩凭
遗恨蝶争飞”等,这些用典实际上和文章标题主旨并无特别相关之处,略显生
涩。而晏殊的这几首诗则不同。多是先采用白描的手法,再投入人的真情实感,
或将物拟人化,如“偏凌早春发, 应诮众芳迟” “因愁百卉娇,强作芳菲意
第 页
48
”,或将人置于其中,如“窗南高卧追凉际, 时有微香逗晚风”。风格清新不
说,诗也生动活泼,生活之趣跃然纸上。每样诗中的景物似乎被赋予精神,展现
出心中有雅趣,景中自有雅趣的审美趣味。

五, 晏殊诗 异于西 昆体题 材或与 西昆体 审美大 相径庭

的诗歌

除节日诗之外,晏殊有很多西昆体从题材或者从思想上所没有的诗歌,这
些诗歌表现了晏殊独具一格的诗歌个性。
吊苏哥

苏哥风味逼天真, 恐是文君向上人。
何日九原芳草绿, 大家携酒哭青春。
赠李阳孙

不忍与君别, 怜君仁义人。
三年官满後, 依旧一家贫。
金柅园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这三首诗,一首吊唁诗,一首赠别诗,一首重逢诗。读罢可以很轻易地感觉
到与西昆体注重辞藻修饰的风格完全不同,具有不一样的风味。言虽简单直白,
但却感觉真挚,在平淡中打动人。

煮茶

稽山新茗绿如烟, 静挈都蓝煮惠泉。

第 页
48
未向人间杀风景, 更持醪醑醉花前。

上元日 昭 分献凝命殿以 不 班独归 事

别殿香三炷,斜廊酒一杯。

官闲非侍从,骑马欲归来。

寄远

宝毂香轮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这三首诗,充分体现了晏殊诗“闲雅”的特征。
《煮茶》里一静一醉,《独 归
书事》前两句工整的对仗,仿佛被一种闲情雅致贯通。
《寄远》中“梨花院落溶 溶
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被誉为描写富贵气象的佳句。此诗后两联则加入了情思,
但这个情思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种相思肠断、迫不及待的情思,而是一种雍容、
淡雅的情思。

雪中
平台千里渴商霜,内史忧民望最深。
衣上六花非所好,亩间盈尺是吾心。

这首诗,是晏殊诗中最能体现忧民意识的诗歌。“衣上六花非所好,亩间盈尺
是吾心。”我并非是喜欢下雪而期待下雪,尺尺田间的土地才是我心头最关注的。
寒食东城作

王城五百车马繁, 重帷黕幕纷郊原。

游人得意惜光景, 恣寻复树登高轩。
平芜远水知何许, 眼入迢迢空处所。
梨花澹艳柳丝长, 百计撩春作烟雨。
歌哭声中半落晖, 琱鞍绣毂尚迟归。
荒田野草人间事, 谁向伶玄泪满衣。
第 页
48
詠上竿伎

百尺竿头褭褭身, 足腾跟挂骇傍人。
汉阴有叟君知否, 抱瓮区区亦未贫。
列子有力命王充论衡有命禄极言必定之致览之有感

大钧播群物, 零茂归自然。
默定既有初, 不为智力迁。
御寇导其流, 仲任派其源。
智愚信自我, 通塞当由天。
宰世曰臯伊, 迷邦有颜原。
吾道诚一概, 彼途锺百端。
卷之入纤毫, 舒之盈八埏。
进退得其宜, 夸荣非所先。
朝闻可夕陨, 吾奉圣师言。

这两首诗更多地体现了晏殊的个人性格,而这种性格也对他的诗的创作产

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第一首诗中汉阴老叟的典故是出自《庄子·天地篇》:“子贡

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
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
而见功甚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
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佚 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
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 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晏殊在第一句中用“褭褭”,即摇曳不定貌,来形容竿上伎,而后用汉阴老
叟亦未贫,并非表达要抱瓮出灌,宁愿守旧,而是如第二首《列子有力命》所说
的希望“进退得其宜”。进退得其宜可谓是晏殊的性格的写照,这样既造就了他
诗歌中雍容大度的气象,但又使他整体上趋于保守,所以北宋的诗文改革运动
是始于欧阳修、梅尧臣,而晏殊则处于这个过渡期。

第 页
48
六, 《进两 制三馆 牡丹歌 诗状》 中所蕴 含的诗 学思想

《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载于《元献遗文》,全文如下:

臣准传宣札子,奉圣旨令两制三馆赋后苑诸殿亭牡丹歌诗者。化
合天人,祥开卉木,协风灵雨,散为膏壤之滋,共蔕并柯,布在密青
之圃。画品难形于卓异,瑞图不尽于芳妍。乃诏儒臣,各摛华藻,匪太
平之特异,岂荣遇之及兹。昔者虞舜膺期,有皋陶之赓载;周宣继业,
闻吉甫之诵章。盖默助于谟猷,不专工于辞翰,迨于汉室,尤好艺文,
别馆离宫,多命从臣之制作;倡优郑卫,已无前古之箴规。中叶以还,
其风未冺。永平神雀之颂,孝明称美者五人;贞元重九之篇,德宗考
第于三等。并垂编简,式着熈隆。洪惟圣运之会昌,可继重华之辉耀。
然于众制,未复前修。思讽谕者,隠其诚而靡宣;局声律者,艶其言
而罕实,不足以上裨睿览、下达民情,效《明良》
《喜起》之音,续《雅 》
《颂》清微之范。姑用登髙而能赋,庶几博弈之犹贤,虽叶旁求岂任多
愧。臣首当庸滥,实玷恩华,兴悟以思,腼惶无极,其两制侍讲学士、
龙图阁待制,自章得象已下十三人,三馆秘阁自康孝基已下二十七人
歌诗,共一百四十首,谨随状进以闻。

文章是“状”,是晏殊向皇帝进的状子。一般这种东西多是反映其政治思想,
但是这里因为进献的是牡丹歌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晏殊的诗学观点。

“昔者虞舜膺期,有臯陶之赓载;周宣继业,闻吉甫之诵章。”这两句表达

的意思都是臣子对君王的赞赏。诗经《大雅·崧高》毛序曰:“尹吉甫美宣王也。天

4
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 《大雅 ·烝民》毛序曰:“尹吉甫美宣王

4
程俊英 蒋见元 著 《诗经注析》 中华书局 1991 年 10 月 895 页
第 页
48
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5可见吉甫做诵,意在美宣王也。从通篇的用典来

看,多是说明盛世之下,必有盛世之音。但这个盛世之音,却又有很多讲究。 “
思讽谕者,隐其诚而靡宣;局声律者,艳其言而罕实”,做讽谕文章的,把自
己的诚意隐藏起来而不宣扬,局限于声律的人,美艳其言而罕有实际内容。这样
一来,不足以上体君心,下达民情。

所以,从这篇文章,至少可以推断出两层意思:第一,晏殊以为盛世之下
必有盛世之音,盛世之音多为诵章,然并不是说要专于美而不刺,思讽谕者,
务必拿出诚意,真心指出;第二,晏殊认为诗歌之类不应专注于辞藻之华丽,
而缺乏真情实感,诗歌创作,应有《雅》
《颂》清微之志,有“穆如清风”之感 。

“穆如清风”可以称之为晏殊诗学思想很重要的一条。在上述诗歌分析中已

经透露了这一点,在一些古代典籍的记载,也指出这点。在《青箱杂记》卷五记载:
“公风骨清嬴,不喜肉食,尤嫌肥膳。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
’”因而在晏殊的诗歌中,少见艳丽恋情之诗。如上文所录的《寄远》一诗,虽是
诉离别之愁,但愁味不浓,淡雅从容。

七,结 语

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以及《牡丹歌诗状》分析来说,我们可以对晏殊的
诗学思想做一个分析。晏殊“进退得其宜”的性格特征,使他的诗歌创作中既有
西昆体的风格特征,注重声律和用字,语言华美,但又不仅仅是西昆体的继承,
与西昆体缺乏真情实感相比,他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了诗歌创作中,使得诗歌
散发出感性和理性的异彩,而且他突破了西昆体的题材的窠臼,让诗歌面对生
活,让平凡产生感动。这是晏殊诗歌在体例上的个性特色。在诗歌内涵的个性特
征上,也是因为晏殊“进退得其宜”的性格特征,使得他的诗歌充满雍容气象
之感,像信步于庭院,挥洒自如,而又时有把自己的人生体悟融入到诗歌,诗

5
程俊英 蒋见元 著 《诗经注析》 中华书局 1991 年 10 月 889 页
第 页
48
歌由此获得升华,而其崇尚清微之志、“穆如清风”之感,又使他的诗歌淡定从
容,心高气爽。

第 页
48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 孙钦善、傅璇琮、陈新、倪其心、许逸民 主编《全宋

诗·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8 月

2,陈新、张如安、叶石健、吴宗海等补正《全宋诗订补》大象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第一版

3,夏承焘 《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年

4,元 脱脱等 《宋史》中华书局 1977 年

5,刘扬忠 《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2003 年 1 月第一版

6,程杰 《宋诗学导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第一版

7,陶文鹏主编 《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1 月第一版

8,段莉萍 《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诗学思想》西南交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8 月第 7 卷第 4 期 45 页

9,吴功正 《晏殊:富贵气象与清婉心态》文学研究 2003 年第六期 68 页

10,王德明《晏殊的诗学思想及其影响》文学研究 2002 年第一期 120 页

第 页
48
11,程安庸《晏殊评说》求索 2005 年第四期 149 页

12,涂木水《晏殊诗选注》抚州师专学报 1995 年 9 月第 3 期 28 页

13,刘乃昌《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名作欣赏 1998 年第 3 期 80 页

14,何剑叶《沉寂中的酝酿-论晏殊诗及其在宋初诗歌发展中的地位》抚州师专学

报 1995 年第 3 期 17 页

15,李海燕、温晓晖《浅论晏殊诗歌的艺术风格》科教文汇 2006 年第 1 期 86 页

16,韩梅《试论晏殊诗》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6 期 60 页

17,洪关流《晏殊诗词合流探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 年第 3 期

203 页

第 页
48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一、 题目:晏殊诗及诗学思想研究

二、指导教 师 对毕 业论 文( 设计 )的 进 度安排及任务要求 :

<务要求>

起讫日期 200 年 月 日 至 200 年 月 日

指导教 (签名) 称

三、系或研究所审核意见:

<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 页
48
毕 业 论 文(设计) 考 核

一、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语:

< >< >指导教 (签名)     

年 月 日

二、 答辩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评语及总评成绩:

<辩评语><辩评语>

答辩小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 页
48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计)

文献综述

姓名与学号<名>

指导教师<导教师>

第 页
48
年级与专业<级和专业>

所在学院<院>

论文题目:晏殊诗及诗学思想研究

文献综述

一,目前该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对晏殊诗歌的研究,大致集中在这么几篇:程杰的《论晏殊诗》,段莉
萍的《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诗学思想》,王德明的《晏殊的诗学思想及其影响》,
程安庸的《晏 殊 评 说》,何剑平的《沉寂中的酝酿-论晏殊诗及其在宋初诗歌发
展中的地位》,李海燕、温晓晖的《浅论晏殊诗歌的艺术风格》,韩梅的《试论晏殊
诗》,刘乃昌的《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 。

目前对晏殊其人及诗歌可供参考的文本,大致有这么几个:《全宋诗》中晏
殊部分,夏承焘的《唐宋词人年谱》中的二晏年谱,《宋史》晏殊本传,《晏殊词新
释辑评》中的历代辑评部分。

目前对晏殊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晏殊诗歌的宏观把握。虽然史有记载,
晏殊的门生宋祁说晏殊“诗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宋景文笔
记》),但目前《全宋诗》仅存 159 首诗歌和 58 残句,《全宋诗订补》辑补 2 首诗
歌和 1 残句。由于所存诗歌量少,所以目前研究也只能管窥蠡测,但通过目前的
这些研究,依然可以“可见一斑”。

对于晏殊的诗风,目前研究的主要几个热点是富贵气象、清婉、以词为诗、闲
雅有情思。
目前对于晏殊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通过几个古文献的记载来进行推测。这
些文献主要有晏殊所作目前存于《元献遗文》的《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欧阳
修、宋祁等关于晏殊事迹的记载以及一些诗话和笔记的相关记载。

第 页
48
对于晏殊诗学思想的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几个热点是主咏太平诗、惟说气
象、推崇杜甫和陶渊明以及重炼字。
二,该课题的热点问题

该课题的热点问题以及可以存疑的地方主要有这么几个:

1. 关于晏殊与西昆派的关系。 目前关于这个的论述,夏承焘先生在《唐宋

词人年谱》的二晏年谱中辩驳了刘攽《中山诗话》中所谓“祥符、天禧中,
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皆宗尚李义山,号西昆体”6,
认为西昆酬唱集结集时同叔不过十七岁,又案“石介作怪说,极诋杨亿,
而为庆历圣德诗,则颂扬同叔。梅圣俞作诗首发西昆,而集中于同叔特致
推挹。亦足见同叔与西昆无涉”7,这是从年代及后人评述中认为晏殊与西
昆体无涉。而综查目前的论文文献,则从诗风出发,有两种观点,一种认
为晏殊是西昆派的后期诗人,基本继承了西昆派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新
变;另一种认为晏殊是西昆派与欧梅诗文革新派之间的过渡诗人,受到
了西昆派的一些影响,但与西昆派有内涵上的差别,并且对诗歌的审美
对欧梅诗文革新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晏殊在诗歌上有很多
个性的地方和创新的地方。

2. 对元献遗文中 《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 中晏殊诗学思想的理解。 在

王德明的《晏殊的诗学思想及其影响》中,认为此篇文章反映了晏殊对自
古以来讽谕政治的诗歌作了赞扬,而对无讽谕之实,徒有华丽辞藻的诗
歌则予以批评。而在段莉萍的《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诗学思想》一文中,则
认为这段话反映出晏殊虽也倡导讽喻之作,但值此“太平之特盛”之际,
似乎更重雅颂之篇。

3. 对“闲雅有情思”的理解。 《宋史》晏殊本传里述及晏殊文学成就时,言

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对于“闲雅有情思
”,今学者在研究中,多分为两方面来谈,一是富贵气象,一是清婉心
6
《唐宋词人年谱》 夏承焘著 204 页
7
同上
第 页
48
态。富贵气象,多是从“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8等诗句来
论述,清婉心态,多是从晏殊论韦应物诗时赞曰“全没些脂腻气”等来
论述。程杰的《论晏殊诗》一文中,则从晏殊的思想中的老庄哲学出发,论
述晏殊对于富贵的态度,进而研究闲雅中情思的微妙之处,一种对于“
生命存在终极悲剧的深刻体验”的忧患。两类对“闲雅用情思”的理解,
都将有助于对晏殊性格、诗观、人生观理解的进一步深入。

4. 对于晏殊诗在宋诗史中所处地位的评论。 晏殊所处的时期,正是从“

杨刘风采,耸动天下”到欧梅诗文革新运动的过渡时期。晏殊成名晚于杨
亿、刘筠等人,而且当年也曾受到杨亿的提携,所以其诗不可避免地受到
西昆体的影响。但作为拥有独立而且高品格的审美能力的晏殊,在诗的创
作上必定是既有继续又有创新。而且作为当时的政治领袖和文坛领袖,又
肯定会对欧梅一代的诗风产生影响。那么晏殊受到了西昆体的哪些影响,
做了哪些新变,对欧梅产生哪些影响,就是对晏殊在其宋诗史上地位的
最佳描述。今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但极少有把西昆体-
晏殊-欧梅三者同时并举出来进行对比研究的,多是要么是详加论述晏殊
与西昆体的异同,要么详加论述欧梅从晏殊处所继承的东西,略显不足。

5. 对于以词句入诗的评论。 晏殊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过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三个句子写入《假中示判官张寺丞
王校勘》一诗中。部分观点认为词有词法,诗有诗法,虽然晏殊自己很欣
赏这几句,但是把它放在诗中,则使诗不像诗,有违诗法,如张宗橚《词
林纪事》认为“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
弱矣。”另外部分观点认为将此等句子写入诗中,使诗更添柔婉流畅之感。

6. 晏殊反对诗歌反映现实残酷的一面。 段莉萍在《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诗

学思想》一文中,认为晏殊主张咏太平诗,反对诗歌反映现实严酷的一面。
然后其列举了两篇文献资料,一篇为《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段落,另
外一篇文献为魏泰《东轩笔记》中记载的一次赏雪时欧阳修所作的诗引起

8
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七十·晏殊》 10197 页
第 页
48
了晏殊的不快,其诗断章为“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
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再加上目前留存下来的诗篇中没有反映现
实残酷的一面的作品,因此有了晏殊反对诗歌反映现实的残酷一说。

三,参考文献列表

著作文献:

编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北 京 大 学 古 文 献 《全宋诗·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8 月
研究所编 孙钦善、
傅璇琮、陈新、倪
其心、许逸民 主

陈新、张如安、叶 《全宋诗订补》 大象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第一
石健、吴宗海等补 版

夏承焘 《唐宋词人年谱》 上 海 古 典 文 学 出 1955 年


版社
元 脱脱等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年
刘扬忠 《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2003 年 1 月 第 一

程杰 《宋诗学导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第一

陶文鹏主编 《宋诗精华》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1996 年 1 月 第 一
版社 版

论文文献

作者 论文名 期刊名 年、卷、期 页码


段莉萍 北宋太平宰相 西南交通大学 2006年8月第7 45
晏殊的诗学思 学 报 ( 社 会 科 卷第4期

第 页
48
想 学版)
吴功正 晏殊:富贵气 文学研究 2003 年第六期 68
象与清婉心态
王德明 晏殊的诗学思 文学遗产 2002 年第一期 120
想及其影响
程安庸 晏殊评说 求索 2005 年第四期 149
涂木水 晏殊诗选注 抚州师专学报 1995 年 9 月第 28
3期
刘乃昌 柳絮池塘淡淡 名作欣赏 1998 年第 3 期 80
风-浅议晏殊
诗风
何剑叶 沉寂中的酝酿- 抚州师专学报 1995 年第 3 期 17
论晏殊诗及其
在宋初诗歌发
展中的地位
李海燕、温晓 浅论晏殊诗歌 科教文汇 2006 年 第 1 86
晖 的艺术风格 期
韩梅 试论晏殊诗 山东教育学院 2006 年第 6 期 60
学报
洪关流 晏殊诗词合流 杭州师范学院 2006 年第 3 期 203
探源 学报(医学版)

第 页
48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计)

开题报告

姓名与学号<名>

指导教师<导教师>

年级与专业<级和专业>

第 页
48
所在学院<院>

论文题目:晏殊诗及诗学思想研究

开题报告

1, 选题意义

第一,研究晏殊的诗及诗学思想对宋代诗学发展脉络的研究具有意义。何剑叶在
《沉寂中的酝酿-论晏殊诗及其在宋初诗歌发展中的地位》一文中,引用了韦勒克·
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的话,认为文学史“一个时期就是一个由文字的规范、
标准和惯例的体系所支配的时间的横断面”,“而前一个时期规范系统的余脉
和下一个时期的规范系统的先兆及其连续性是依然存在的”。正是因为这种连续
性,使得考察西昆体与欧梅诗文改革之间的过渡对了解宋初诗歌发展脉络有很
大助益,而晏殊正在处于这样一个时期。

第二,对于晏殊诗及诗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尚有很大空间可以拓展。目前学者在对
晏殊的诗歌艺术以及诗学思想的研究已经有破多成果,但是仍有一些可待进一
步研究之处。这些或有争议或不完善的地方,我在下面的研究现状中已经做了初
步探讨。

二,目前该课题研究现状及争议问题

晏殊诗歌的研究的论文文献:程杰的《论晏殊诗》,段莉萍的《北宋太平宰相
晏殊的诗学思想》,王德明的《晏殊的诗学思想及其影响》,程安庸的《晏 殊 评
说》,何剑平的《沉寂中的酝酿-论晏殊诗及其在宋初诗歌发展中的地位》,李海
燕、温晓晖的《浅论晏殊诗歌的艺术风格》,韩梅的《试论晏殊诗》,刘乃昌的《柳
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 。

晏殊其人及诗歌可供参考的文本文献:《全宋诗》中晏殊部分,夏承焘的《唐
宋词人年谱》中的二晏年谱,《宋史》晏殊本传,《晏殊词新释辑评》中的历代辑评

第 页
48
部分。

目前对晏殊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晏殊诗歌的宏观把握。虽然史有记载,
晏殊的门生宋祁说晏殊“诗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宋景文笔
记》),但目前《全宋诗》仅存 159 首诗歌和 58 残句,《全宋诗订补》辑补 2 首诗
歌和 1 残句。由于所存诗歌量少,所以目前研究也只能管窥蠡测,但通过目前的
这些研究,依然可以“可见一斑”。

该课题目前值得争议的地方有这样几个:

其一,是关于晏殊与西昆派的关系以及对欧梅诗文改革的影响。晏殊所处的
时期,正是从“杨刘风采,耸动天下”到欧梅诗文革新运动的过渡时期。因此探
讨这两个关系对于宋诗史的研究很有必要。与西昆派关系的论述,夏承焘先生在
《唐宋词人年谱》的二晏年谱中辩驳了刘攽《中山诗话》中所谓“祥符、天禧中,杨
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皆宗尚李义山,号西昆体”,认为西
昆酬唱集结集时同叔不过十七岁,又案“石介作怪说,极诋杨亿,而为庆历圣
德诗,则颂扬同叔。梅圣俞作诗首发西昆,而集中于同叔特致推挹。亦足见同叔
与西昆无涉”,这是从年代及后人评述中认为晏殊与西昆体无涉。从诗风出发,
又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晏殊是西昆派的后期诗人,基本继承了西昆派的特点,
但也有一些新变;另一种认为晏殊是西昆派与欧梅诗文革新派之间的过渡诗人,
受到了西昆派的一些影响,但与西昆派有内涵上的差别,并且对诗歌的审美对
欧梅诗文革新产生了一定影响。总而言之,晏殊成名晚于杨亿、刘筠等人,而且
当年也曾受到杨亿的提携,所以其诗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昆体的影响。但作为拥有
独立而且高品格的审美能力的晏殊,在诗的创作上必定是既有继续又有创新。而
且作为当时的政治领袖和文坛领袖,又肯定会对欧梅一代的诗风产生影响;

其二,对《元献遗文》中《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中晏殊诗学思想的理解,
后面有详加论述;
其三,对“闲雅有情思”的理解。
《宋史》晏殊本传里述及晏殊文学成就时 ,
言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对于“闲雅有情思”,
今学者在研究中,多分为两方面来谈,一是富贵气象,一是清婉心态。富贵气象,

第 页
48
多是从“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诗句来论述,清婉心态,多是
从晏殊论韦应物诗时赞曰“全没些脂腻气”等来论述。程杰的《论晏殊诗》一文中,
则从晏殊的思想中的老庄哲学出发,论述晏殊对于富贵的态度,进而研究闲雅
中情思的微妙之处,一种对于“生命存在终极悲剧的深刻体验”的忧患。两类对
“闲雅用情思”的理解,都将有助于对晏殊性格、诗观、人生观理解的进一步深
入;
其四,对于以词句入诗的评论,后面有详加论述;

其五,晏殊反对诗歌反映现实残酷的一面。段莉萍在《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
诗学思想》一文中,认为晏殊主张咏太平诗,反对诗歌反映现实严酷的一面。然
后其列举了两篇文献资料,一篇为《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段落,另外一篇文
献为魏泰《东轩笔记》中记载的一次赏雪时欧阳修所作的诗引起了晏殊的不快,
其诗断章为“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
边兵”。再加上目前留存下来的诗篇中没有反映现实残酷的一面的作品,因此有
了晏殊反对诗歌反映现实的残酷一说。

三,该课题可开拓方向

1,晏殊《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中所体现的晏殊的诗学思想

在王德明的《晏殊的诗学思想及其影响》中,认为此篇文章反映了晏殊对自
古以来讽谕政治的诗歌作了赞扬,而对无讽谕之实,徒有华丽辞藻的诗歌则予
以批评。而在段莉萍的《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诗学思想》一文中,则认为这段话反
映出晏殊虽也倡导讽喻之作,但值此“太平之特盛”之际,似乎更重雅颂之篇。
而通过细致分析《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一文,能较好地理解晏殊的诗学思想。
《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全文如下:
臣准传宣札子,奉圣旨令两制三馆赋后苑诸殿亭牡丹歌诗者。化合天人,
祥开卉木,协风灵雨,散为膏壤之滋,共蔕并柯,布在密青之圃。画品难
形于卓异,瑞图不尽於芳妍。乃诏儒臣,各摛华藻,匪太平之特异,岂荣
遇之及兹。昔者虞舜膺期,有臯陶之赓载;周宣继业,闻吉甫之诵章。葢
黙助于谟猷,不专工於辞翰,迨於汉室,尤好艺文,别馆离宫,多命从
第 页
48
臣之制作;倡优郑衞,已无前古之箴规。中叶以还,其风未冺。永平神雀
之颂,孝明称美者五人;贞元重九之篇,德宗考第於三等。并垂编简,式
著熈隆。洪惟圣运之会昌,可继重华之辉耀。然於众制,未复前修。思讽谕
者,隠其诚而靡宣;局声律者,艶其言而罕实,不足以上裨睿览、下达民
情,效明良喜起之音,续雅颂清微之范。姑用登髙而能赋,庶几博弈之犹
贤,虽叶旁求岂任多愧。臣首当庸滥,实玷恩华,兴悟以思,腼惶无极,
其两制侍讲学士、龙图阁待制,自章得象已下十三人,三馆秘阁自康孝基
已下二十七人歌诗,共一百四十首,谨随状进以闻。
对于这篇文章,需要分析其所在语境、其所表达思想等,而不能只断其章句,
引出自己所希冀之意。
从语境上来看,首先这篇文章是“状”,是晏殊向皇帝进的状子。一般这种
东西多是反映其政治思想,但是这里因为进献的是牡丹歌诗,所以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晏殊的诗学观点。

从通篇的用典来看,多是说明盛世之下,必有盛世之音,但这个盛世之音,
需要“续雅颂清微之范”,何为“雅颂清微之范”?就是要避免这两种情况:
“思讽谕者,隠其诚而靡宣;局声律者,艶其言而罕实”,要像“吉甫作诵,
穆如清风”这样的感觉。
所以,从这篇文章,至少可以推断出两层意思:第一,晏殊并不以为盛世
之音必为颂之音,在《诗经》的小雅里面也多有讽喻诗;第二,晏殊认为诗歌之
类不必专注于辞藻之华丽,而应有“穆如清风”之感,这与文献记载其不喜欢
脂腻气可以相互印证。

2,与西昆体相比,同题材下晏殊诗与 《西昆酬唱集》 之诗作之异及晏殊诗

题材的多样性。
仅以七夕为例,先将《西昆酬唱集》中以七夕为名的几首诗列举如下:

七夕 杨亿

清浅银河暝霭收,汉宫还起曝衣楼。

共瞻月树怜飞鹊,谁泛星槎见饮牛。
第 页
48
弄杼暂应停素手,穿针空待贶明眸。

匆匆一夕填桥苦,不似人间有造舟。

七夕 刘筠

灵匹迢迢驾七襄,暂陈云幄对星潢。

已看素魄过三让,何用华灯更九光。

玉腕双丝轻宛转,霞衣杂佩暗丁当。

谁言巧意能胜拙,只见鸠闲鹊自忙。

七夕 钱惟演

紫天银水渡辛夷,藻帐雕屏解佩时。

金朔窗中窥阿母,小姑堂上忆兰芝。

初宵已有穿针乐,欲曙还成弄杼悲。

若比人间更肠断,万重云浪寄微辞。

再将晏殊的两首七夕诗列举如下:

七夕

云幕无多斗柄移, 鹊慵乌慢得桥迟。

若教精卫填河汉, 一水还应有尽时。

七夕

百子池深涨绿苔, 九光灯迥绿浮埃。

天孙宝驾何年驻, 阿母飚轮此夜来。

空外粉筵和露湿, 静中珠幌彻明开。

秋河不断长相望, 岂独人间事可哀。

将这几首诗一对比,便能发现其中有比较大的风格差异。这种风格差异主要
第 页
48
表现在两点,一点是用词用典上,另一点是主题思想上。正如刘筠七夕句中那句
“谁言巧意能胜拙”,诗歌创作过于巧的话,就会失去诗歌的内涵,而变为了
文字游戏。晏殊在这两首七夕中,都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意愿,而不是应题而做,
堆砌典故。他能够把自己的所感所发带入诗中,使诗有感染力。
而且晏殊在题材上更为广泛,虽然目前存留下来的诗歌中,多是应制诗、唱
和诗。比如《吊苏哥》

《詠上竿伎》

《煮茶》

《列子有力命王充论衡有命禄极言必 定
之致览之有感》、《雪中》、《寒食东城作》、《赠李阳孙》等 。

3,以词中佳句入诗所反映的晏殊的诗学思想。

晏殊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过来”、“小园香径独
徘徊”这三个句子写入《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中。部分观点认为词有词
法,诗有诗法,虽然晏殊自己很欣赏这几句,但是把它放在诗中,则使诗不像
诗,有违诗法,如张宗橚《词林纪事》认为“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家
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另外部分观点认为将此等句子写入诗中,使诗更
添柔婉流畅之感。
我们可以先从历史流传来看,目前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过来”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词中佳句,而《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
一诗中的同样两句却未能得到相同的评价。

探索词法和诗法之间的不同,以及从晏殊把词中佳句写入诗中这种行为,
可以看出晏殊的诗学思想的部分。
四,论文提纲

第一部分:晏殊略述

第一段:简单介绍晏殊的人生经历及目前留下的诗歌的状况及后人大体评
价。
第二部分 晏殊诗与西昆体之别所体现的晏殊的诗学思想

第二段:晏殊与西昆体诗人的关系

第三段:同题材下晏殊诗与《西昆酬唱集》之诗作比较
第 页
48
第四段:晏殊诗题材的多样性

第三部分 晏殊《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中所体现的晏殊的诗学思想

第五段:分析《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的大意

第六段:分析《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所体现出来的 诗学思想

第四部分 晏殊以词句入诗所体现的晏殊的诗学思想

第七段:晏殊将词中名句搬入诗中的行为所体现的晏殊的诗学思想

第五部分 结语

第八段:总结晏殊的诗及诗学思想

第 页
48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计)

外文文献

姓名与学号<名>

指导教师<导教师>

年级与专业<级和专业>

第 页
48
所在学院<院>

外文翻译

《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Y HERBERT A. GILES, M. A., LL. D. (ABERD.)

Copyright 1901,

By D. APPLETON AND COMPANY.

P 232

THE poetry of the Sungs has not attracted so much attention as that of the
T’angs. This is chiefly due to the fact that although all the literary men of the
Sung dynasty may roughly be said to have contributed their quota of verse,
still there were few, if any, who could be ranked as professional poets, that is,
as writers of verse and of nothing else, like Li Po, Tu Fu, and many others
under the T’ang dynasty. Poetry now began to be, what it has remained in a
marked degree until the present day, a department of polite education,
irrespective of the particle of the divine gale. More regard was paid to form,
and the license which had been accorded to earlier masters was sacrificed to
conventionality. The
Odes collected by Confucius are, as we have seen, rude ballads of love, and
war, and tilth, borne by their very simplicity direct to the human heart.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shows a masterly combination, in which art,
unseen, is employed to enhance, not to fetter and degrade, thoughts drawn

第 页
48
from a veritable communion with nature. With the fall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poetic art suffered a lapse from which it has never recovered; and now, in
modern times, although every student “can turn a verse" because he has
been “duly

宋诗没有唐诗吸引这么多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这一事实:尽管所有宋朝文
人,可大体说来,贡献了一定比例的诗,但是仍少有人,如果有的话,可以将
之列为专门诗人,只写诗而不作其他类型的文体,比如李白,杜甫,以及许多
的唐代诗人。诗开始变成修养教育的一个显著的部分,并直到当今,而不论诗歌
这种文体只是神州大风的一个微粒。在宋朝,人们对诗的形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而前辈的大师级的诗人的诗歌形式被奉为经典。如孔子整理的《诗经》,我们已经
看到,先秦的人们通过对人的心思的简单感应,简陋的表达爱,战争,耕作的
歌谣。诗歌在唐代显示出高超的构成技巧,这种没法用肉眼看出来的艺术,是为
了增强,而不是束缚和分解,通过思考描绘出了一个真正的与自然的共融。随着

唐代的没落,诗歌艺术背离了它原来的位置并再也没有回复过来 ;现在,在当今

时代,虽然每个学生能 "做首新诗" ,只不过是因为他已经接受了“正确的教育

”,
P233

taught," the poems produced disclose a naked artificiality which leaves the
reader disappointed and cold.
The poet CH’EN T’UAN (d. A.D. 989) began life under favourable auspices.
He was suckled by a mysterious lady in a green robe, who found him playing
as a tiny child on the bank of a river. He became, in consequence of this
supernatural nourishment, exceedingly clever and possessed of a prodigious
memory, with a happy knack for verse. Yet he failed to get a degree, and gave
himself up "to the joys of hill and stream." While on the mountains some
spiritual beings are said to have taught him the art of hibernating like an

第 页
48
animal, so that he would go off to sleep for a hundred days at a time. He
wrote a treatise on the elixir of life, and was generally inclined to Taoist
notions. At death his body remained warm for seven days, and for a whole
month a “glory" played around his tomb. He was summoned several times to
Court, but to judge by the following poem, officialdom seems to have had few
charms for him : -

而诗歌的创造表现出明显的矫揉造作,令读者感到失望和寒冷。

诗人陈抟 (死于公元 989 年)年少曾有一个传说。某天,他在水边游戏,

遇到一个神秘的青衣妇人,那妇人喂了几口乳汁给他,结果他变得极其聪明,
并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和对诗歌创作的优秀的技巧。但他未能取得功名,于是

将自己投身于"山水之乐" 。据说在山上曾有鬼神教给他像动物一样去冬眠,所以,

他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去冬眠 100 天。他写了一本关于长生不老的书,具有道家

的观念。死的时候他的身体依然保持了 7 天的正常体温,并且整个月都有"五彩

祥云"围绕着他的坟墓,他曾被多次传唤到朝廷做官,但由下列诗句判断,对他

来说官场似乎已经很少有魅力了:
"For ten long years I plodded through

the vale of lust and strife,

Then through my dreams there flashed a ray

of the old sweet peaceful life. . . .

No scarlet-tasselled hat of state

can vie with soft repose/

Grand mansions do not taste the joys


第 页
48
that the poor man's cabin knows.

I hate the threatening clash of arms

When fierce retainers throng,

I loathe the drunkard's revels and

the sound of fife and song;

But I love to seek a quiet nook, and

some old volume bring

Where I can see the wild flowers bloom

and hear the birds in spring.”

《归隐》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授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P234

Another poet, YANG I (974-1020), was unable to speak as a child, until one
day, being taken to the top of a pagoda, he suddenly burst out with the
following lines :-

另一位诗人,杨亿( 974-1020),小时候不会说话,直到有一天,被带到

一个宝塔上,他突然蹦出下面的诗句:
" Upon this tall pagoda's peak

My hand can nigh the stars enclose;

I dare not raise my voice to speak,

第 页
48
For fear of startling God's repose."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Mention has already been made of SHAO YUNG (1011- 1077) in connection
with Chu Hsi and classical scholarship. He was a great traveler , and an
enthusiast in the cause of learning. He denied himself a stove in winter and a
fan in summer. For thirty years he did not use a pillow, nor had he even a mat
to sleep on. The following specimen of his verse seems, however, to belie his
character as an ascetic.

邵雍(1011 -1077),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和思想家。他否认自己是冬日的

炉灶和夏日的摇扇。近 30 年来,他没有使用一个枕头,甚至没有在垫子上睡觉。

从下面诗句来看,似乎不足以证明其是一个苦行者。
"Fair flowers from above in my goblet are shining,

And add by reflection an infinite zest.;

Through two generations I've lived unrepining ,

While four mighty rulers have sunk to their rest.

" My body in health has done nothing to spite me,

And sweet are the moments which pass o'er my head;

But now, with this wine and these flowers to delight me,

How shall I keep sober and get home to bed? "

Shao Yung was a great authority on natural phenomena, the explanation of


第 页
48
which he deduced from principles found in the Book of Changes. On one
occasion he was strolling about with some friends when he heard the
goatsucker's cry. He immediately became depressed, and said, ”When good
government is about to prevail, the magnetic current flows from north to south;
when bad government is about to prevail, it flow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birds feel its influence first of all things. Now hitherto this bird has not been
seen at Lo-yang;

邵雍在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上是非常杰出的,他按个人原则来推断事物变化。
有一次,他约一些朋友一起漫步,突然他听到羊乳哭了,他也立即变得沮丧,

并说, “当天下将大治时,磁流流向从北到南 ;当天下将大乱时,它的流向从

南到北,禽鸟对此最敏感,而迄今也没发现此鸟出现在洛阳。

P235

from which I infer that the magnetic current is flowing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at some southerner is coming into power, with manifold consequences to
the State." The subsequent appearance of Wang An-shih was regarded as a
verification of his skill.
The great reformer here mentioned found time, amid the cares of his
economic revolution, to indulge in poetical composition. Here is his account of
a nuit blanche,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the difficult "stop- short: "-

从我推断,该磁流流向从南到北,应是某些南方人上台后给国家造成的多
种后果”,随后王安石上台被认为是对他的预言的证明。
王安石,这位伟大的改革者已经被提及四次了,他在关心他的经济改革时,
也同样地沉迷于诗歌的创作。
" The incense-stick is burnt to ash,

the water-clock is stilled,


第 页
48
The midnight breeze blows sharply by,

and all around is chilled.

" Yet I am kept from slumber

by the beauty of the spring. . .

Sweet shapes of flowers across the blind

the quivering moonbeams fling!"

Here, too, is a short poem by the classical scholar, Huang Ting-chien, written
on the annual visit for worship at the tombs of ancestors, in full view of the
hillside cemetery :-

这里,也是一首短诗,作者为古诗人黄庭坚,写在清明时,整个山坡下的
坟墓一览无遗。
" The peach and plum trees smile with flowers

This famous day of spring,

And country graveyards round about

with lamentations ring.

Thunder has startled insect life

and roused the gnats and bees,

A gentle rain has urged the crops

and soothed the flowers and trees. . . .

Perhaps on this side lie the bones

of a wretch whom no one knows


第 页
48
On that, the sacred ashes

of a patriot repose.

P236

But who across the centuries

can hope to mark each spot

Where fool and hero, joined in death,

beneath the brambles rot?"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The grave student Ch’eng Hao wrote verses like the rest. Sometimes he even
condescended to jest :-

素来严素的学者程颢也会写小诗以为消遣。有时候,他甚至屈尊以开玩笑:

" I wander north, I wander south,

I rest me where I please…

See how the river-banks are nipped

beneath the autumn breeze!

Yet what care I if autumn blasts

the river-banks lay bare?

The loss of hue to river-banks

is the river-banks' affair.”

第 页
48
《题淮南寺》

南去北来休便休,

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
一任晚山相对愁。

In the eleventh and twelfth centuries HUNG CHUEH- FAN made a name for
himself as a poet and calligraphist, but he finally yielded to the fascination of
Buddhism and took orders as a priest. This is no trifling ordeal. From three to
nine pastilles are placed upon the shaven scalp of the candidate, and are
allowed to burn down into the flesh, leaving an indelible scar. Here is a poem
by him, written probably before monasticism had damped his natural ardour :-

在 11 世纪和 12 世纪之间的 HUNG CHUEH- FAN 为自己诗人和书法家的

身份而专门弄了一个笔名,但他最终皈依佛教并成为了一名僧人。这里经历了很

多的苦难。比如在受戒的和尚头上用香烛点 3 到 9 个圆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疤

痕。下面是他的是、一首诗,大概创作于寺庙生活磨灭了他的激情之前:

" Two green silk ropes, with painted stand,

from heights aerial swing,

And there outside the house a maid

disports herself in spring.

A long the ground her blood-red skirts

all swiftly swishing fly,

As though to bear her off to be

第 页
48
an angel in the sky.

Strewed thick with fluttering almond-blooms

the painted stand is seen.,.

Tile embroidered ropes flit to and fro

amid the willow green.

P237

Then when she stops and out she springs

to stand with downcast eyes,

You think she is some angel

just now banished from the skies."

Better known as a statesman than as a poet is YEH SHIH (1150-1223). The


following “stop-short," however, referring to the entrance-gate to a beautiful
park, is ranked among the best of its kind :-

作为一个政治家比作为一个诗人更广为人知的,是叶适(1150-1223)。下

列这首诗, 应该写于一个美丽的园子门口,这首诗被认为是此类作品中最好的。
"’Tis closed!-lest trampling footsteps mar

the glory of the green.

Time after time we knock and knock.;

no janitor is seen.

Yet bolts and bars can't quite shut in

the spring-time's beauteous fall:

A pink-flowered almond-spray peeps out

第 页
48
A thwart the envious wall!”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论文作者注:这里大概该书作者有误,把叶适当作叶绍翁)

Of KAO CHU-NIEN nothing seems to be known. His poem on the annual


spring worship at the tombs of ancestors is to be found in all collections:-
KAO CHU-NIEN 目前所知不详。不过他的那首每年的春季祭拜历代祖先的

诗歌,是可以在所有集子中找到的:
" The northern and the southern hills

are one large burying-ground,

And all is life and bustle there

when the sacred day comes round.

Burnt paper cash, like butterflies,

fly fluttering far and wide,

While mourners' robes with tears of blood

a crimson hue are dyed.

The sun sets, and the red fox crouches

down beside the tomb;

Night comes, and youths and maidens laugh

where lamps light up the gloom.


第 页
48
Let him whose fortune brings him wine,

get tipsy while he may,

For no man, when the long night comes,

can take one drop away!”

第 页
48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计)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任务书及考核

姓名 与学号 <名>

指导 教师 <导教 师>

年级 与专业 <级和 专业 >

所在学 院<院>

第 页
48
一、题目 : <目>

二、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

<容要求>

指导教 师 ( 签 名)

年 月 日

第 页
48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考核

一、对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评语及成绩评定:

<名>

成绩 比例 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 外文翻译

占 占 占

( 10%) ( 20%) ( 10%)

分 值

开题报告答辩小组负责人(签

名)
年 月 日

第 页
48
浙江大 学本 科生 毕业 论文 (设 计) 诚信 承诺 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

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

以注释和说明。

3. 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

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

4.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

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 页
48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第 页
4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