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01 年 3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Mar.

,2001  
 第 24 卷  第 2 期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l. 24 ,No. 2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科考旅游初探
马丹炜1 ,  王跃华2 ,  陈丽萍1
(1. 四川师范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66 ;  2. 成都大学 生物工程系 ,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 : 根据青城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了青城山开发森林科考旅游的潜在优势及可行性 ,并就


科考旅游计划 ,教育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导游的来源和培训及环境 、
客流量的监测等提出了几点建议 .
关键词 : 科考旅游 ; 森林 ; 开发建议 ; 青城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 :O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8395 (2001) 0220209204

  旅游活动从来都是作为个人的行为 ,作为某种 青城山风景区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南 15 km


精神和物质的消费 . 然而 ,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 处 , 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 , 有 36 峰 , 8 大洞 , 72 小
出现 ,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 . 从关心自身到关 洞 ,108 景 . 自唐宋以来就以“天下幽”而闻名于世 ,
心环境 , 从追求当前利益到追求长远的可持续发 目前青城山2都江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展 ,一种新的生态观正在形成 . 这是生态旅游出现 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前往青城山观光 .
的时代背景 .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青城山风景区内森林茂密 ,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
最佳模式 ,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新时尚 , 代表了 物丰富 ,植物区系特殊 ,生物多样性独特 ,具有潜在
21 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1 ]
. 的科考旅游资源 . 本文就青城山风景区科考旅游开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 I2 发进行探讨 .
UCN) 特别顾问 、
墨西哥专家贝洛斯・拉斯喀瑞 ( H.
1  青城山风景区环境概况
Ceballos2lascurain) 在 1983 年首次提出的 . 根据生态
旅游协会的定义 ( 1991) ,生态旅游是一种前往自然 1. 1  自然环境  青城山风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
区域以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为目的的旅行 , 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4 ] , 约 30°
保护而不是改变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从而产生经济 54′
N ,103°
35′
E ,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
生长点 ,使自然资源的保护有益于当地居民 . 从旅 名胜区 .“云作玉峰时北起 ,山如翠浪尽东倾”,形象
游管理的角度来说 ,生态旅游是可以解决旅游发展 地道出了青城群山的特色 , 青城山以大面山 ( 即赵
和自然保护 ( 尤其是在受保护区域 ) 之间矛盾的一 公山) 为主峰 ,海拔 2 434 m , 诸峰环绕状如城廓 , 山
[2 ]
种旅游方式 . 科考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生态旅游 上树木茂盛 , 终年青翠 , 故名青城 . 全境周围 120
活动 ,是通过旅游地深层次开发 , 突出其科学文化 km ,保护面积 1 522 hm2 . 区内气候温和湿润 ,属亚热
内涵 ,以满足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 提高 带温湿型气候 , 年平均温度 15. 20 ℃; 最热月极端
科学知识水平的旅游项目 . 根据旅游地的特点及资 温度 34. 20 ℃,最冷月极端温度 - 7. 10 ℃; 平均相
源类型 ,科学合理地开发 、
设计科考旅游项目 ,一方 对湿度 81 % ; 年降水量 1 225. 1 mm ; 无霜期 271 d
面可以满足游客对当地自然景观 、
生态系统及生态 ( 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 ) , 是夏无酷暑 , 冬无严
过程和动植物区系认识的需求 ,在公众欣赏人与自 寒的休闲胜地 .
然和谐美的过程中 , 增强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 . 另 青城山是邛崃山的前山带 ,龙门山脉的西南延
一方面 ,增强旅游地吸引力 , 使旅游业更广泛地面 伸部分 . 白垩纪沉积岩沿着节理形成深谷或陡墙 ,
[3 ]
向社会 ,与市场经济接轨 . 成为规模宏大的城墙带腰式的山崖 . 同时 , 青城山

  收稿日期 :2000 - 10 - 10
基金项目 :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 马丹炜 (19632) ,女 ,副教授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10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4 卷

为滨湖 、
浅湖红色砂泥岩建成 , 厚度在 1 080 m 左 植被的种子植物中 ,有珍稀濒危物种 18 种 , 有中国
右 . 青城山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湿润的山地黄壤 , 母 特有植物 8 种 ,都江堰市特有植物就占 6 种 ,如青城
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 、
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5 ]
. 狭叶金盏苣苔 ( Isometrum lan2
报春 ( Primula chengii ) 、
1. 2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青城山的植 cifolium) 、
饱竹子 ( Bashania qingchengshanensis ) 、
青城
被基带 . 中国道教在青城山奠基 、
形成和发展 ,已有 榆 ( Ulmus kunmingensis var. qingchengshanensis ) 、
灌县
1 800 年的历史 , 道教的信念和戒律使得道士和受 直喙凤仙花 ( Impatiens rectirostel2
槭 ( Acer guanense ) 、
其影响的百姓形成了自觉保护野生动 、
植物的习 la) , 其中有 3 种为青城山所特有 , 它们是青城报春、
惯 ,使丰富的自然生态延续至今 , 在寺庙周围保存 狭叶金盏苣苔、
饱竹子 .
了较为完整的常绿阔叶林 ,其余部分的常绿阔叶林 1 . 3 . 2  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中种
虽然受到了人为的干扰 , 但是 , 仍然比其他地区保 子植物属的起源十分古老 , 冰期前的种子植物属种
存完好 . 常 绿 阔 叶 林 的 主 要 类 型 有 桢 楠 ( Phoebe 青冈属 ( Cyclobal2
类十分丰富 , 如栲属 ( Castanopsis ) 、
zhennan ) 林 、
小果润楠 ( Machilus microcarpa) 林 、
栲 anopsis) 、
石栎属 ( Lithocarpus ) 、
润楠属 ( Machilus ) 、

树 ( Castanopsis f argesii ) 林 、
青冈栎 ( Cyclobalanopsis 属 ( Cinnamomum ) 、
琼楠属 ( Beilschmiedia ) 、
新木姜子
glauca) 林等等类型 . 除常绿阔叶林外 , 青城山还有 属 ( Neolitsea ) 、
山胡椒属 ( Lindera ) 、
木荷属 ( Schima ) 、
常绿落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杨桐属 ( Adinandra ) 、 柃木属 ( Eu2
山茶属 ( Camellia ) 、
林往往是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 . 暖性 rya) 、
银 杏 属 ( Ginkgo ) ; 柳 杉 属 ( Cryptomeria ) 、杉 属
针叶林常常分布在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地带 , 呈小片 ( Cunninghamia ) 等是著名的白垩纪植物 , 充分说明了
分布 , 主要类型有杉木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青城山植物的古老性 .
林和柳杉 ( Cryptomeria f ortunei ) 林 .
2  开展科考旅游的优势
1. 3  植物区系  据根据样方记载和其他资料的不
完全统计 , 青城山风景区有维管植物 346 种 , 其中 2. 1  自然资源优势  青城山风景区保护范围内 ,植
蕨类植物 51 种 , 隶属于 16 科 26 属 . 种子植物 295 被覆盖率达 95 %以上 ,森林中种类丰富、
植物区系成
种 ,隶属于 90 科 192 属 . 其中裸子植物 5 科 6 属 8 分十分复杂 . 青城山由于地处生态交错带 ,植被、

种 ;双子叶植物 77 科 169 属 252 种 ; 单子叶植物 8 物区系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 ,生物多样性独具特
科 22 属 36 种 . 色 . 在地域不大的条件下 ,就聚集了 18 种珍稀濒危植
植物区系上属于“横断山脉植物区系地区”向 物和 8 种中国特有植物 (其中 6 种为都江堰所特有) ,
“华中植物区系”的过渡区 , 北面不远就是“华北植 对于反映青藏高原东部 ,尤其是川西山地“华西雨屏
[4 ]
物区系地区”的黄土高原亚区 . 蕨类植物大多属 带”
的植物受威胁状况及稀特植物状况具有突出地
于亚热带成分 , 温带成分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 种子 位[4 ] . 区内古树名木比比皆是 , 天师洞内一棵 1 800
植物的地理成分十分复杂 ,吴征镒所确定的中国种 多年的古银杏 ( Ginkgo biloba) 树 ,高 50 余米 ,胸径 2. 3
子植物属的 15 个分布区类型中 , 除地中海区 、
西亚 m ,主干高 4 m 处围径约 20 m ,1~5 m 间木钟乳密集
至中亚分布区类型和中亚分布区类型外 , 其余 13 下垂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 蔚为壮观 . 旅游线路上 ,
个类型均具备 . 热带成分占 41. 7 % , 温带成分占 上千年的各种大树到处可见 ,有桢楠、
栲树、
青冈栎、
46. 4 % ,世界分布成分占 8. 9 % , 中国特有成分占 红椿 ( Toona ciliata ) 、峨 嵋 含 笑 ( Michelia wilsonii )
2. 6 %. 综上所述 ,青城山风景区的维管植物主要以 ……. 青城山风景区的植被也是长江上游天然林的
温带成分和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 ,显示了明显的过 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持长江上游的生态平衡起着重
渡性质 . 要的作用 . 因此 ,青城山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
科考
1. 3. 1  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成分较多  按国家公 和科普教育的价值 .
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及《四川省第一 2. 2  潜在市场优势  我国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
批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据不完全统计 ,青城山森林 地区 ,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客源市场 . 近年来 ,我国人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2期 马丹炜等 :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科考旅游初探 21  
1

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除了物质、
精神生活需 成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 ,盲目开发森林往往会造
求外 ,还存在着对于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
——生态 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 与此同时 , 还可以向游人介绍
需求 . 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自然观光旅游 ,而更 森林在保持水土 、
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
强调在旅游的同时 ,能够增长知识 ,因此 ,人们普遍 青城山植物种类丰富 ,又地处几个植物区系的
存在着探索大自然的动机 . 双休日的实行 ,国庆、
五 交汇处 ,在植物组成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 科考
一等节日的调整 ,再加上中小学减负的实施 ,促进了 旅游的一部分内容应该体现生态过渡带的特点及
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 . 1989~1998 年 10 年间 ,平均每 生物多样性特征 .
年前往青城山2都江堰旅游的游客达到 68 万人次 ,目 3. 2  科考旅游的教育设施和服务设施
前还有上升的趋势 . 而且 ,青城山风景区与著名的世 3. 2. 1  教育设施  因为到青城山旅游的游客并不
界级风景区九寨沟、
黄龙风景区处在一条旅游线路 了解其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特点 , 因此 , 应统一建立
上 ,前往这些景区的游客实际也是青城山的潜在客 起环境教育系统 .
源 . 除此之外 ,青城山距离成都仅 68 km ,高等级的成 ( 1) 标牌的设计  标牌在解译系统中因不受时
灌高速公路的贯通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为进一步吸 间限制 ,便于自助旅游和保证较佳解译功能 , 是解
引国内外游客提供了基础条件 . 译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 ,也是连接整个科考旅游线
2. 3  机遇优势  青城山2都江堰已纳入世界自然文 成为有机整体的基本系统构架 . 标牌的设计应体现
化遗产 . 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旅游战略总体规划》, 地方特色 [2 ] . 青城山为道教圣地 , 标牌设计应体现
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的战略目标 ,将旅游作为四川 道教的特色 ,内容力求准确 、
科学 ,标明每一个群落
省的支柱产业 ,这一切将极大地促进青城山包括科 类型的名称 、
主要种类组成 、
动态特点 . 标牌设计要
考旅游在内的旅游业的发展 . 体现与自然的和谐美 . 青城山已成功申报世界自然
2. 4  社会发展动力优势  1998 年 ,长江发生了百年 文化遗产 ,将来必然会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因此 ,标
不遇的大洪灾 ,它向人们提出警示 ,再也不能破坏江 牌的内容应该用中 、
英文两种文字介绍 . 古树名木 、
河上游的天然林了 ! 因此采取果断措施 , 实施天然 珍稀濒危植物也要挂牌标示 , 并注明其树龄 、
保护
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 . 青城山地区也属于退 等级 、
分布范围 、
生物学特性等等 .
耕还林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开展科考旅游 ,不仅解决 ( 2) 发行科普读物和电子出版物  人们每到一
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而且也能保护自然生态环 个地方旅游 , 总是想留下一些值得保存的东西 , 有
境 ,这符合生态旅游的原则 ,也符合在禁止采伐天然 关部门应在专家学者实地考察 、
研究的基础上 , 组
林和退耕还林的经济转型中向旅游产业建设发展的 织专业人员编制有关青城山植被 、
古树名木和珍稀
需求 ,具备了必要的社会发展动力 . 濒危植物的旅游指南 ,内容应科学 、
翔实 ,并配以精
美的照片 ,同时也可以出版电子出版物 , 满足游客
3  实施科考旅游建议
的需要 .
为了把青城山风景区开发成既能保护自然环 3. 2. 2  服务设施  由于游客很少在青城山停留等
境 ,又能向游客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 、
生物多样 原因 ,青城山的旅游服务设施一直没有跟上 , 餐饮
性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 , 集旅游观光 、 住宿条件不太理想 ,服务态度也不能满足市场经济
科普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科考旅游目的 ,应制定一 的需要 . 建议有关部门在不改变环境的条件下 , 改
些相应的措施 . 善餐饮住宿条件 ,对有关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
3. 1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在青城山开展科考旅 3. 3  导游的来源及培训  科考旅游是一种高品位
游 ,应该在森林上做文章 , 充分利用青城山部分地 的旅游活动 ,要让游客充分体验到旅游地丰富的内
区常绿阔叶林保存完好 ,部分植被又受到了人为干 涵 ,导游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 目前 ,从事导游业
扰破坏的特点 ,向游人展示顶极群落和次生群落的 的人员一般都仅仅是传统自然观光的导游人员 ,通
特点 、
区别和形成过程 ,让游人明白 ,一个群落的形 晓生态学原理 、
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知识的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1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4 卷

导游极少 . 因此 , 有必要对导游进行生态学知识的 以挽回的损失 . 方案实施以后 , 又要对环境进行定


培训 ,或者从大专院校生物系的毕业生中精选学生 期的监测 ,定期对青城山植被 、
植物区系 、
物种多样
作为从事科考旅游的导游 ,提高导游的素质 . 性及生境进行记录 ,分析科考旅游对植被及珍稀濒
3. 4  定期监测  科考旅游的开发必须与促进风景 危植物的影响 ,监测游客容量 ,在旅游高峰期 ,要采
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结合起来 ,否则就会变为生 取疏导措施 ,如旅游旺季适当提高门票及服务性项
态灾难 . 在开发科考旅游之前 , 一定要对环境进行 目的价格等 ,分流客源 .
评价 ,确认风险 ,确定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免造成难

参考文献
[1 ] 崔海亭 . 生态旅游一书评价 [J ] . 生态学杂志 ,2000 ,19 (2) :79.
[2 ] 王宪礼 ,朴正吉 ,孙永平 ,等 . 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 [J ] . 生态学杂志 ,1999 ,18 (3) :46~53.
[3 ] 王跃华 ,钟林生 ,杨桂华 .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科考旅游开发探讨 [J ] . 生态学杂志 ,2000 ,19 (2) :64~67.
[4 ] 陈昌笃 . 都江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M] . 成都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1~54. .
[5 ] 李晓琴 ,张果 ,马丹炜 . 青城山山地黄壤形成特点及性状研究 [J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23 (4) :445~447.

A Primary Discussion on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our in the Qingcheng Mountains

MA Dan2wei1 ,  WANG Yue2hua2 ,  CHEN Li2ping1


( 1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Chengdu 610066 , Sichuan ;
2 .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hengdu College , Chengdu 610081 , Sichuan)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itation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of Qingcheng Mountains in Sichuan
province , this paper recommends that the goal of scientific exploitation tour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concrete exploitation plan , including
tourism items , building of educational and serving installation , guide training and inspecting of environments , is suggested.
Key words :Scientific exploitation tour ; Forest ; Development suggestion ; Qingcheng Mountains
( 编辑  李德华)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