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4

波羅的海三小國‧波蘭深度國家公園‧巡訪蕭邦 23 日 - Part 7 1

行者無疆 導遊 :景明哲 2500-058507

07. 8/ 26 ( Sat ) 維爾紐斯 Vilnius→30km/30m 特拉凱國家公園 Trakai National Park →30Km 維爾紐斯 Valnius

清晨在渡假村內散步
2

維爾紐斯新都會區 東方東正教之聖母教堂 Our Lady of the Sign Church


這座外觀屬新拜占庭式教堂是由東正教聖靈兄弟會 Orthodox Brotherhood of the Holy Spirit 與蘇聯募款於 1903 年所建;經歷兩
次世界大戰均能幸存,於 2009 年進行整修

Form Palace 綜合娛樂中心


<今日行程>上午,市區與舊城觀光。隨後,前往★夢幻般特拉凱特拉國家公園水中古堡。
在歷史上,維爾紐斯曾因為各種政治及軍事的原因而曾屬於不同的國家。維爾紐斯是立陶宛的歷史古都。一些歷史學家
確定,傳說 1253 年明道加斯加冕成為立陶宛國王的時候,京城就在維爾紐斯和 Voruta。
3

Neris 河畔之廢水處理廠

Vilnius Upper Castle

今早我們的行程則是登山健行,至城堡與三十字山登高望遠
4

中古時期之 Vilnius Upper Castle,The Martyrdom of Fourteen Franciscans in Vilnius, 1333;原畫之噬刻品, J. Perlis, 1803
由圖可見當時宗教革命也蔓延至此,14 位法蘭德斯 Franciscans 教派之教士被異教徒 Pagans 吊死在十字架上

周末許多自行車騎士聚集在此 Vilnius Upper Castle 古堡下在此舉辦戶外登山健身活動


立陶宛大公 Vytautas 維托塔斯和他的表弟 Jogaila 手下之異教徒與天主教間的衝突進行了兩個多世紀的戰爭,維爾紐斯這
首都的軍事堡壘也成為主要的軍事目標。該城堡群在 1365、1375、1377、1383、1390、1392、1394 和 1402 年受到條頓騎士
團 Engelhard Rabe von Wildstein 和 Konrad von Wallenrode 領導下的襲擊,但從未被完全佔領。其中 1390 年立陶宛內戰期間(大
公與維陶塔斯叛軍間,1389-1392)
, 條頓與來自西歐的許多貴族參加了這場軍事行動,包括 Henry, Dukeof Hereford (即英國
未來的國王亨利四世)300 名騎士,及其結盟的 Livonian 騎士導致最破壞性的攻擊。
5

Neris 河畔之高級公寓

左圖 : 古碉堡山腳下這座則是羅馬天主教之 St. Peter and St. Paul's Church ( Regina Pacis Funda Nos in Pace )
右圖 : 背面建於 1633~54 年之特蕾莎教堂 Church of Teresa of Avila 及 Discalced Carmelite monastery 修道院
這間羅馬天主教之主教教堂,有許多名字如 1). Vilnius Chapel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ry, Mother of Mercy, 2). 因位於僅存古城牆
東南側通往立陶宛大公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屬地之城門口故名 Chapel of the Gates of Dawn, Church of St Teresa。它實際上是
合併了 17 世紀之 Church of Teresa of Avila 及 Discalced Carmelite monastery 修道院。 1655~61 年戰爭期間被俄軍焚毀後, 於
1633~54 年當時建造是由 Eustachy Wołłowicz 與立陶宛 Hetman 與 Vilnius 大公(Voivode) Michał Kazimierz Pac 主導下教徒獻給
Carmelite Order( 加爾默羅會又譯迦密會,俗稱聖衣會,是天主教神秘之托缽修會之一。12 世紀中葉,由義大利人貝托爾德
創建於巴勒斯坦的加爾默羅山;服從聖艾伯特嚴格的會規與戒律,包括守齋、苦行、緘默不語、與世隔絕 )之革新聖徒
St. Teresa。赤腳的加爾默羅人來到維爾紐斯,這教堂是 1626 年參考西班牙的阿維拉和聖約翰的聖特蕾莎教堂修建而成,
因內亂而延宕至 1704 年完工。並於 1737 年建立了立陶宛的聖卡西米爾省。
在立陶宛貴族與大公的贊助下,加爾默羅會堂在此修建了一座修道院建築群,毗鄰古城的防禦工事。1654 年 Church
of St Teresa 由維爾紐斯·吉爾吉斯·提斯凱維丘斯主教在此修道院的前供奉,而巴洛克樣式之修道院則是由 II Gesu 仿造羅馬
之主教座堂。
當然其更早歷史根源可溯及 14 世紀中葉 Goštautai 家族之祖先 Petras Goštautas 皈依天主教及 Wojciech Tabor 主教所建之木製
教堂。
1831 年和 1864 年的起義後,沙皇當局關閉了所有屬於加爾默爾婚禮的修道院; 在帝俄統治期間之 1864 年曾當作軍事堡
壘;後也曾計畫改建為東正教教堂但未果。1901~05 年內部進行整修,二戰期間亦被砲火坡及;蘇聯佔領期間改為藝術博
物館,並於 1976~87 年進行大規模之翻修。 6

St. Peter and St. Paul's Church 之舊觀


每年 11 月中旬在此 Gate of Dawn 會舉行長達 8 天的慶典活動。教宗 Pope John Paul II 亦於 1993 年 12 月 4 日蒞臨參加盛會。

信徒之朝敬路線圖
7
8
9

整座巴洛克式天主堂目光所及,從上到下是以超過 2000 座由大師們 ( 由義大利大師 Giovanni Pietro Perti 繪製後,由 Giovanni


Maria Galli 雕琢)精心雕琢之花樣浮雕 Stucco 組合( 內容包羅萬象,無一重複之創作)而成,這無以倫比之規模即是在歐洲也
是獨一無二,傲視群倫。當然在波蘭-立陶宛同盟國是巴洛克建築代表性的傑作。
依據天主教堂之傳統設計規格,主道兩旁柱子神龕內是十二門徒的雕像。 其旁有最後之審判及羅馬帝國殘害基督徒之雕
塑;其中包括 St Sebastian, knights St George and Martin of Tours, St Maurice and the Theban Legion, Fidelis of Como and Victor Maurus。
而通往側廊走道上之牆龕則是依據 Cesare Ripa 寓言中於西蒙 Sermon 聖山佈道所述之八位聖女 Beatitudes 雕像。
10

主殿堂祭壇所懸掛之聖彼得和保羅的分手 the Farewell of St. Peter and St. Paul 是由 Franciszek Smuglewicz 所繪製。而後方兩側
則是由 Kazimierz Jelski 所雕塑之四位先知: 但以理 Daniel,耶利米 Jeremiah,以賽亞 Isaiah 和以利亞 Elijah
11

具有地方色彩之聖彼得 Saint Peter 號帆船吊燈,象徵維爾紐斯出海航行船隻之下錨停靠港灣與祝福平安燈。提醒聖彼得是


個漁民。由 Liepāja 工匠製造並於 1905 年安裝,內有八座七根之燭台。
祭壇後上方神龕內則是高約 2.05m 的四尊雕像,一側是使徒 puttos 們的雕像: 抱著教皇皇冠 papal tiara 之聖彼得,手執劍之
聖保羅;中央花框是 Gosdawa 戰袍之 Pac's 軍徽。兩側是 護衛軍 Saint Augustine ( 羅馬 Lateran 砲兵團之守護神) 與 Stanisław
Kazimierczyk ( 波蘭砲兵團成員)
12

\
13

管風琴上方的聖彼得三聯畫:治愈瘸腿,逃離監獄,與動物通靈 vision of a sheet with animals 的神力。另外兩幅由 Johann Gotthard


Berchhoff 所繪之壁畫描繪的是彼得和 Simon Magus 的對抗。 另外裝飾聖壇 Sacrist 之兩幅壁畫描繪耶穌拯救聖彼得溺水和
Stanislaw Kazimierczyk 所見證的奇蹟。

今天受洗彌撒之小主角們,接受神父與親友團之祝福
14
15
16
17

穹頂的支柱描繪了四大福音教派。圍繞圓頂的銘文 Tu es Petrus et super hanc petram edificabo ecclesiam meam et portae inferi non
,在那岩石上我要建造我的教堂;而地獄之門不代表它的勝利)來自彼得的祝
praevale buntadversus eam:你是彼得(磐石)
禱詞,這與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相同
18

穹頂底柱上有四位教堂的奠基者:聖·杰羅姆 St Jerome,聖奧古斯丁 St Augustine,聖安布羅斯 St Ambrose 和教皇格里高利


一世 Pope Gregory I。在他們之上有幾十位天使。圓頂中心為上帝天父,彷彿說上帝看到了一切。
而整座天花板以 5 幅壁畫覆蓋 14.94m2,是立陶宛第二大浮雕壁畫( 最大的是在 Pažaislis Monastery 修道院)。

穹頂之局部放大圖
19
20

Saint Christopher 右手抱著耶穌,左手提著魔法骨杖 (代表死神用斗篷和大鐮刀)


這尊象徵權力的巨型雕像;主角 Saint Christopher 既是信徒們的保護者,亦是引領人們步向死亡。
21
22

介紹這兩位背景較少知曉的聖人 :
Saint Florian : 是古羅馬之軍官,還組織一支救火隊。由於在其領地未對基督徒迫害,並因違命未以羅馬之方式獻祭,於 304
年 5 月 4 日被判處死刑。在葬禮時他站在柴堆上挑戰點燃之火焰說:“如果你這樣做,我會爬上火焰的天堂。士兵們惶恐
不安不敢下手,而在脖子上綁著磨石的方式淹死在 Enn 河;其屍體被婦女發現並顯靈。在中歐享有盛譽。於 1184 年被推
舉為波蘭的守護神,在奧地利的小鎮聖弗洛里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Saint Maurus Miles : 是位六世紀之僧侶學者,為法國本篤教派之教規之先師,也受到維京人的尊重,其神蹟為其具有醫療
之拐杖與鐵鍬。
23

這間 1712~15 年所建之教堂其鎮館之寶是稱為" 慈悲聖母之祈禱 Blessed Virgin Mary of Mercy" ( " Vilnius Madonna ", Mergelė Marija
Maloningoji) 之 17 世紀聖母畫像,這幅出自 1641~47 年義大利 Faenza 的聖畫像 (為當地奉為守護神 Our Lady of Graces ),是
由 Bishop of Samogitia Jerzy Tyszkiewicz 主教購置而捐贈;即使無光環,而披銀色頭紗而被告受孕之神典。被羅馬天主教及東
正教推崇的珍寶;它也吸引全歐洲的教徒們來此朝聖。這教堂也成為立陶宛最吸引之宗教與歷史名勝。 24

這側廊五座小祭壇中之 Sapieha Palace 與 Slushko Palace 小禮拜堂則是由 Antakalnis 郡主 Sapiehas 與 Słuszkos 建造


25
26
27
28

Stanislaw Kazimierczyk 所見證的奇蹟


29
30

這美崙美奐之經典藝術寶庫實在有若梵諦岡之雍容華貴,實在出乎我的意外

這教堂外表並不起眼 每位參加典禮的嘉賓們都特意裝扮
31
32

大教堂後方之 Church of Teresa of Avila 及 Discalced Carmelite monastery 修道院之大廳


33

Church of Teresa of Avila 及 Discalced Carmelite monastery 修道院大廳之祭壇


34
35
36

聖特蕾莎教堂 St Teresa Church 之外觀由意大利皇家建築師 Constante Tencalla 和 Giovanni Battista Gisleni 設計。內堂於 1760~64
年由來自維爾紐斯 Motiejus Sluščianskis 的藝術家進行裝飾,,獻給聖特蕾莎。1783 年 Motiejus Pac 在 Aušrosvartų 街道一側建 37
造了一座小教堂(介於洛可可和古典風格之間)。

Church of Teresa of Avila 及 Discalced Carmelite monastery 修道院大廳之全景圖


38
39

有無發現這幅位於 St Teresa 祭壇旁之慈悲聖母聖畫像, 與上幅不同;因她抱著耶穌


40

隨侍在聖母瑪利亞旁之使者
41
42

山下登山口正舉辦自行車登山競走
43

半山腰上的著名景點三十字架丘 The Hill of Three Crosses


三十字架丘 ( The Hill of Three Crosses, 舊名稱Barren 或Crooked Hill ):1613年豎立第一根開始,在1636年就已有3座木製的十
字架豎立在山丘上的防禦城堡,木製的城堡於1390年被條頓軍團燒毀,1831年成為沙皇之堡壘,紀念十字架在1869年倒塌,
1916年由A. Vivulskis所興建之混凝土十字架,但是於1950年被俄國爆破摧毀,獨立後之1988年進行重建,被視為維爾紐斯的
象徵。
44

山頂俯瞰維爾紐斯老城的壯麗的全景
45

角落為美國設立之國際學校
路旁也有座傳統市集 46

被Neris河圍繞的古城維爾紐斯觀光地圖,我們在古城區南端,Neris河之對岸
即使被納粹占領後被蘇聯解放已達 65 年之維爾紐斯,曾 30 萬名居民被下放勞改的血肉痛苦記憶,依然設有 6000 處列為 47
文化保護古蹟。主要之觀光景點有維爾紐斯市政廳 (Vilniaus rotušė/ Vilnius Town Hall)和市政廣場,這裡也可以算作老城的
起點之一。市政廳也是目前旅遊中心所在,同時一旁還有聖卡西米亞教堂(Šv. Kazimiero bažnyčia / St. Casimir Church)

然後沿著 Didžioji g.街前行,一路上會經過聖尼古拉教堂(Šv. Nikolajaus cerkvė/ St. Nicholas' Church)和東正教堂(Šv. Paraskevijos
,其左側是維爾紐斯大學教
cerkvė/ Saint Parasceve Orthodox Church)以及簽約人博物館(Signatarų nama / House of Signatories)
堂(Vilniaus Šv. Jono Krikštytojo ir Šv. Jono apaštalo ir evangelisto bažnyčia)
。繼續前行,中途可以順道拐到教堂珍寶(遺產)博物
館(BAŽNYTINIO PAVELDO MUZIEJUS /Church Heritage Museum)
,而教堂博物館對面則是導覽書熱門景點聖安娜教堂(Vilniaus
Šv. Onos bažnyčia/ St. Anne's Church)和聖弗朗西斯教堂(Vilniaus šv. Pranciškaus Asyžiečio (Bernardinų) parapija/ Church of St. Francis
,然後繼續向北沿街則到了維爾紐斯的第二個老城中心大教堂(Vilniaus katedra/ Vilnius Cathedral)和大教堂廣
and St. Bernard)
場,大教堂前方則是大教堂鐘樓(Cathedral Clock Tower)
,可以上去參觀,而大教堂東邊則是立陶宛大公爵宮殿(Nacionalinis
muziejus Lietuvos Didžiosios Kunigaikštystės valdovų rūmai/ Palace of the Grand Dukes of Lithuania)以及宮殿前的格季米納斯騎士雕像
(Equestrian Statue of Gediminas/ Statue of Grand Duke Gediminas)
,如今立陶宛大公爵宮也是維爾紐斯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然
後沿著山腳分別是立陶宛國家博物館(Lietuvos nacionalinis muziejus/ National Museum of Lithuania)
(新/老宮)和立陶宛應用藝
術博物館(Taikomosios dailės muziejus/ Museum of Applied Arts and Design)
,然後一路上山到達維爾紐斯另一個重要的景點,格
季米納斯塔樓-上城堡博物館(GEDIMINO PILIES BOKŠTAS, muziejus/ Gediminas Tower - Upper Castle Museum)。接下來有兩個去
處,一是上三十字架山 (Trys kryžiai/Three Crosses)
,那裡更高視野也更遠;或去維爾紐斯新區的國家畫廊博物館(Nacionalinė
dailės galerija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維爾紐斯舊城歷史中心( UNESCO 1994)

進入古城區
48

城門上之黎明教堂 Our Lady of the Gate of Dawn


其內供奉的在全東歐教堂最負盛名之慈悲聖母蛋彩聖畫像,描繪了教徒( 不論是天主或東正教徒)們複雜、不安與無奈心
靈對聖母瑪麗亞的熱愛。這中世紀( 可能是 1630 年)由不知名畫家所繪新文藝復興風格之童貞聖母被懸掛在城門上,旨在
告示群眾這聖零之地並祝福旅客平安。 畫中聖母頭輕輕地向右低垂攏,眼睛半閉,雙手虔誠地交叉著祝禱。提醒眾人她
是主託付的一純真處女,謙卑的僕人,仁慈的母親和信徒的代言人。閃耀著金色的光環與精緻的金銀衣冠(可能是由東正
教信眾所為 )代表其崇高神聖的角色。1761 年傳教士 Hilarion 之書列舉這幅慈悲聖母畫和聖母瑪利亞的 17 個奇蹟,更使其
充滿傳奇的色彩,而推波助瀾造就了此區域信仰之核心。第一個奇蹟發生在 1671 年一名 20 歲的青年二樓墜落在石板路上
受重傷;父母向聖母禱告,第二天孩子又健康了。1702 年維爾紐斯在北方大戰被瑞典佔領,新教徒的瑞典人嘲笑這幅畫,
禁止吟唱和祈禱,並在黎明之門周圍設路障;一名士兵甚至對這幅畫進行了射擊(右邊的袖子上仍然可以看到彈孔)
。在
一周末清晨沉重的鐵門擊倒了四名瑞典士兵,兩人死亡兩人重傷。隔天復活節立陶宛(當時與波蘭聯合為同盟國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軍隊反攻獲得勝利,在教堂裡舉行獻祭。1706 年被帝俄征服,而以火焰燻城黑色,並於 1708
年企圖偷走銀色套袍。這幅聖像也被許多教堂同樣的複製,也成為波蘭、蘇聯甚至泛歐地區風潮祭壇裝飾畫。原件也於
1927 年 7 月 25 日被教廷正式命名為 "慈母 Mother of Mercy"。當然教堂裡也充滿著信眾之奉獻品,如聖心、十字架等。這些
多得氾濫的供品只得熔化成祭品,目前教堂里仍約有 8,000 件銀飾物品。這裡當然是波蘭教徒們朝聖之必經之路。

似乎今天每間教堂多在為新生兒受洗 教宗 Pope John Paul II 於 1993 年到訪也是大事


49

全東歐教堂最負盛名之慈悲聖母"慈母 Mother of Mercy"蛋彩聖畫像 耶穌之畫像


50

附近巷內則是巴洛克建築風格之東正教聖靈 Holy Spirit 教堂


這教堂建於 1638 年,18 世紀遭受祝融,經 JK Glaubitz 重建,成為此地區唯一包含有尼姑庵 convent 與修道院 monastery 之
完整教區。
51

古色古香之維爾紐斯舊城區,白色外牆為間旅館
回頭望見聖特蕾撒教堂 這又是間風格不同的 St. Casimir 耶穌會教堂 52
天主教耶穌會 Jesuit 的 St. Casimir 建於 1604 年,是維爾紐斯第一間巴洛克教堂,18 世紀教堂內堂之 13 座巴洛克祭壇被拿
破崙之部隊破壞;1868 年被改為俄式東正教堂;二戰後轉型成為 Athelsm 博物館;1991 年回復為耶穌會教堂。
在維爾紐斯舊城區各種建築風格不同的教堂匯集在此;述說著各派宗教、黨派、與民族東西交會融合所在地;也印證了
歷史軌跡中各強權之興衰。當然不同體制下的真理也述說著宗教信仰上需要彼此之尊重與包容,才能獲得民心,長長久
久。

又經過一間巴洛克風格的耶穌會教堂

主祭壇頂端標誌著中世紀基督教堂之共同符號 IHS,這是源於古希臘之耶穌名字 ΙΗΣΟΥΣ, iota-eta-sigma, or ΙΗΣ;拉丁文意為


救世主;自 1586 年起也是耶穌會之標誌。
53
54
55

來到舊城市政廳之中心廣場

這大吊車真是噱頭,顧客坐上邊進餐邊賞景
56

這則是俄式聖尼古拉斯 St Nicholas 東正教堂


當然這教堂也是歷經多次變更之教堂,最初是由耶穌會之 Algirdas 大公夫人所建,火災後於 1514 年重建為拜占庭式之哥德
教堂;又逢火災後於 1748 年改建為巴洛克式。19 世紀優改建成拜占庭式,大堂有座由聖彼得堡所製作之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 彩瓷鑲嵌畫;當然也保留著許多哥德式之裝飾。
57

立陶宛國立應用美術與設計博物館現正舉辦人物像與時尚回顧特展

畫家底下之維爾紐斯舊城 這似乎是童話故事中的插畫
58

這座教堂也是由耶穌會之 Algirdas 大公夫人所建以敬奉 Regutis 神;經歷大火後之 16 世紀末重建,沙皇彼得一世曾於 1705


與 1708 年參訪,並獻上擄獲之瑞典軍旗;並提到一段世人不知之插曲;沙皇亦主持其侍從來自非洲之漢尼拔 Hannibal 受
洗,之後與俄國之貴族通婚;而他就是如今鼎鼎大名普希金 Alexander Pushkin 之曾祖父。而現今教堂是 1865 年由 N Chagin
所建。
59

俄式 St Parasceve 東正教堂旁之畫攤

維爾紐斯舊城區之老照片
大家可能無法想像,在此規模不大之維爾紐斯舊城區居然有高達 28 座教堂,其中 21 座屬羅馬天主教會,4 座為蘇式東正
教會;而路德、革新 Reformed 及天主東方 Rite 教會各有一座。在蘇聯統治後其中所有非天主教之教堂依然安然度過, 但
天主教堂中 6 座卻已消失無存,轉型成為運動中心、倉儲或博物館。
60
61
62

另類流行文化之紋身

個人工作坊之集體陶藝雕塑牆

每位個人創作均有編號
63
64

這間成為教會傳統 Church Heritage Museum 博物館(Bažnytinio paveldo muziejus).之舊教堂


65
66

中世紀教堂鐘樓的兩口大鐘,維爾紐斯真可謂中世紀已被人遺忘的宗教歷史的戶外教材
67

這些與我們所認知之聖像與天使形象有很大的區別
68
69

巷內是家琥珀博物館

建於15~16世紀之哥德式聖安納教堂 St Anna Church,與鄰的是St Franccis & Bernardine Church


這種中世紀建築藝術之傑作正式是稱之為紅磚型燦爛如火焰之哥德式風格( Flamboyant and Brick Gothic );當然這原本的羅馬
天主教主教座堂,歷經了無數歷史的責難、動盪、更迭、與革命,而依然能以原貌展現在世人面前,稱得上是世界文化
遺產實在是實至名歸。 70
這是由立陶宛大公 Vytautas the Great 之元配夫人聖安娜公主(Mazowsze Duches Anne)和王子博萊斯瓦夫四世,1454 年為德
意志地區天主教貝納迪 Bernardine 教派的教士而建;經歷 1419 年之回祿後,由波蘭國王與立陶宛大公 Alexander I Jagielion
重建而成;經歷數次火災後於 1515 年由 Mikołaj "the Black" Radziwiłł and Jerzy Radziwiłł 出資, 聘請 Michael Enkinger 設計與重建;
1747 與 1762 年之改善與加固工程;1657 年教堂再度遭受回祿之災。於 1812 年拿破崙之法蘇戰爭期間,拿破崙愛不釋手,
甚至有意將此捧在手掌遷至巴黎。1902~09 及 1960~70 年更以鋼筋加以強化其結構。2009 年進行整修工程。 如今所見的哥
德式聖壇 Chancel 部分為最早的建築。最值得參觀的是教堂內部一律採金碧輝煌的巴羅克式設計及陳設,1740 年代的名家
繪畫、天花板下垂的水晶燈、反射在包著金箔的雕刻及聖像,照得整個教堂光輝燦爛。在聖安娜教堂旁豎有 1683 年完成
的巴索瑪麗聖母像(Blessed Virgin Mary of Passau),這也是在波蘭大動亂中未被波及的塑跡,塑像雙手抱著聖嬰,慈輝流
露,令人感動。
St Anna’s Lutheran Cathedral 在 1567 年建造為 Jelgava 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建築物,這也是首座二戰後重建的路德會教堂。 71
72

右側塔樓之屋頂式樣稱之為立陶宛式立柱式 Pillars of Gediminas 山形牆。


與之為鄰後側的是 St Franccis & Bernardine Church 73
74
75
76

這難得一見色彩鮮艷的歐洲孔雀蛺蝶 peacock butterfly


77
78
79
80

位於 Pilies 城堡街之簽字樓 House of the Signatories (Signatarų namai )


這是棟歷史地標,19 世紀後期由俄國建築師 Alexiey Polozov 重建成新文藝復興風格。二樓有象徵農業和漁業的裝飾雕塑。
三樓獲得兩個男性半身像。 屋主 Sztral 開設了著名的“BiałySztral”(英文:White Sztral 白咖啡館 ) 。以區分於 Kazimierz Sztrall
擁有的其他四家咖啡館,包括“Zielony Sztral”(綠色)和“Czerwony Sztral”(紅色)
。成為上流社會經常光顧的咖啡館,重點是
1918 年 2 月 16 日立陶宛議會的二十名議員在此簽署了《立陶宛獨立法案》;當然這有志之士(即使二戰後這些人士流亡在
海外,即使在國內也被蘇聯認定為叛國之異議份子)所簽署的法案也不過是未被國際承認之檔案而已。但趁這德國佔領之
動盪時機 ( 1915~18 年)也是 1904~18 年走向獨立前的開端。提到此事,這不得不說立陶宛之悲慘過去;1795 年波蘭和立陶
宛三次分裂後,除了 Užnemune 外,所有立陶宛的領土都歸屬於沙皇俄羅斯。立陶宛的國名從世界消失了。
1240 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1370 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 年波蘭公主海德維希 Jadwiga Andegaweńska 嫁給立陶宛大公
亞蓋隆 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儼然成為歐洲大國。1569 年依據盧布林條約 Union of Lublin 正式合併,
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由於波蘭是東西歐交通的樞紐,引為兵家必爭之地。長期戰爭加上國內之動亂不止,於 1772、1793
和 1795 年為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的三次瓜分後滅亡。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自此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份。一戰期間立
陶宛被德意志帝國佔領。1917 年俄國接連爆發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後由列寧主導成立蘇維埃俄國。1918 年 2 月 16 日
立陶宛乘機宣布獨立。1939 年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蘇聯又佔領立陶宛。1941 年德蘇戰事爆發德軍迅速佔領立陶宛。
二戰後立陶宛又被蘇聯吞併。直到 1990 年 3 月才正式宣布獨立,1991 年 6 月蘇聯承認其獨立地位。
81

這則是維爾紐斯大學之校園區
82
83

古城老玻璃街 Stiklių(Glassmakers)街道之 Vitražo Manufaktūra 彩繪玻璃藝廊

維爾紐斯大學之 St John Church


維爾紐斯大學由波蘭國王 Stephen Báthory 與立陶宛大公在教皇 Pope GregoryXIII 認可授權下於 1579 年設立,為波羅的海三國 84
中歷史最悠久的大學。

維爾紐斯大學畢業生穿著正式禮服參加典禮 哲學系

似乎是對新婚夫妻,或是伴郎與伴娘
85

Czesław Miłosz 切斯瓦夫·米沃什,生於立陶宛是波蘭著名的詩人、翻譯家、散文家和外交官,曾在 1980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他曾是波蘭社會主義時期反史達林政見者;長期流亡於國外。
Justinas Marcinkevičius 賈斯蒂納斯·馬爾基凱維奇在蘇聯極權主義時期的詩人和劇作家。以人文、浪漫主義撰寫傳統之抒情
詩;而不以現實之社會主義宣傳共黨英雄。

這如山之符號,則是代表立陶宛之特有符號 禮堂前參加子女畢業典禮的家長親友
畢業典禮之禮堂即是聖若望教堂 St John Church ( 全名為 St. John the Baptist and St. John the Apostle and Evangelist )
86

St John Church 之祭壇 St John Church 之吊燈

大殿左右石柱上之哲人, 如 Konstantinas Sirvydas (由 uozas Kėdainis 雕鑄, 1979), Adam Mickiewicz (由 Piotr Stryjenski 與 Jand
Marceli Gujski 雕鑄, 1899), Simonas Daukantas (由 Gediminas Jokūbonis 雕鑄, 1979)
87

St John Church 之大殿全貌


88
89

維爾紐斯大學創立者波蘭國王 Stephen Báthory


90
91
教堂內之皇室專屬小教堂 St Anne Chapel,獻給聖靈懷胎之瑪麗亞 (Immaculate Conception of Mary ),此綜合洛可可、巴洛克晚 92
期、以及新古典主義精華樣式之傑作是由建築師 Glaubitz 與雕塑家 Hedel 合力完成。當然可想而知金碧輝煌;舊約中以斯
帖與統治波斯帝國之亞哈蘇魯(即薛西斯一世 King Xerxes )Esther and Ahasuerus 的傳奇故事也在此呈現。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
18 世紀祭壇上的 St Victor of Marseilles 木雕是由方濟會 Church of Assumption of the Holy Virgin Mary 遷移至此。
St Victor of Marseilles 聖維克多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守護神。他的生平和殉難在塔林聖尼古拉教堂的高壇上描繪;1864
年此木雕由方濟會 Church of Assumption of the Holy Virgin Mary 移至此。 木雕像是十字交叉,結實累累之葡萄樹( 象徵生命之
樹,故葡萄酒稱生命之泉 )上耶穌被釘在樹幹上,象徵聖餐時信徒喝主耶穌的血。 而底座聖維克多棺材裡甚至由其小窗
可看見葡萄之枝芽,象徵聖維克多之信仰精神不朽。聖維克多靈柩旁則是從左至右的 St. George、St. Stephen、St. Florian 與
St. Lawrence of Rome 四位信徒陪伴在側。 聖維克多曾是馬賽的羅馬軍官,公開譴責崇拜偶像。為此他被帶到羅馬知府,
阿斯特里烏斯和 Eutychius,後來他押送至皇帝馬克西米安 Maximian。在那他被拷問、毆打、拖行在街上、關押入監,龍尼
古斯 Longinus,亞歷山大 Alexander 和菲利西亞 Felician 三名羅馬士兵向他皈依(後被斬首)。但他依然拒絕向羅馬神木星 Jupiter
雕像獻香,並以腳踢;皇帝命令壓在磨石下輾死,但磨石破碎而維克多還活著。而最終被斬首。
93

St. Barbara Chapel Old Globes


94
95
96

這教堂所珍藏的歷史寶物,也可稱得上是立陶宛的歷史文物館
97
98

午後之陽光灑在 St John Church 之中庭


99

Tarasas Hryhorovyčius Ševčenko 塔拉斯·赫里霍羅維奇·舍甫琴科 : 烏克蘭詩人、藝術家及人道主義者。他的文學作品被視為


近代的烏克蘭文學,甚至是現代烏克蘭語的奠基者。
Kristijonas Done Laitis : 立陶宛小說先驅者。提倡人類與生俱來的平等思想,稱讚工作,說實話,引起了立陶宛(波爾)國
家意識,民族主義的美德。

總統官邸 總統官邸前廣場提倡言論自由之抗議標語
這棟總統官邸 The Presidential Palace,於 15 世紀至 1795 年( 波蘭與愛沙尼亞分治)是維爾紐斯主教公署,19 世紀時是座國
家賓館,招待過法皇拿破崙 Napoleon Bonaparte,帝俄元帥 Mikhail Kutuzov (1812 年曾擊退拿破崙大軍,取得俄法戰爭的勝利 )。
1824~32 年依 V. Stasov 之皇家設計進行改建,總統之辦公室位於右側。
100

一旁之訴求文告
101

又是一對新婚夫妻, 可能來此羅馬天主教之維爾紐斯主教座堂 VilniusCathedral 舉行婚禮


維爾紐斯主教座堂 VilniusCathedral,全名為 The 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Stanislaus and St Ladislaus of Vilnius;這教堂見證了立陶宛
歸順為羅馬天主教之歷史。話說 1387 年 Mindaugas 國王被任為立陶宛主教,就在這主教山下建此古羅馬神廟般的教堂。
主教座堂之地窖裡還保留一片 14 世紀耶穌十字架殉難之銘文;當然這也是王公貴族們的墓地。目前之外觀是 18 世紀末
Laurynas Stuoka- Gucevicius 之設計改建,配合其後義大利巴洛克風格之 Chapel of St. Casimir。 蘇聯佔領之 1950 年代被關閉封
鎖;1988 年獨立後重新開放。1993 年 9 月 4 日教宗約翰保羅二世亦來此舉行彌撒

維爾紐斯主教座堂 VilniusCathedral 的舊照片


102
103
104
105

這些歷史中偉人雕像之姓名與年代
106

被尊為聖徒之維爾紐斯大主教 Jurgis Matulaitis-Matulevičius


引言則是教廷梵蒂岡教宗之標誌
107
108
109
110

聖卡西米爾 St Casimire 之靈柩


聖卡西米爾在維爾紐斯大教堂的繪畫被認為是奇蹟。這幅畫約在 1520 年完成,非比尋常地以兩隻右手描繪了聖人。傳說 111
畫家試圖在另一個地方重新繪製手,但老手奇蹟般地再現。這神奇或許認是為三手之卡西米爾是畫家的原意,強調卡西
米爾的慷慨(“當你給需要幫助的人時,不要讓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在做什麼。馬太福音 6:3),或許由於舊手通過抹上新
油漆而流出來(類似於一次復原)。約在 1636 年這幅畫上被披上鍍銀的銀衣(里扎)
112

這張是大家最熟知之聖母像,記得小時候天主堂贈送小朋友的聖誕卡就是這幅畫
113

St. Casimiri 小教堂


這稱為立陶宛的守護神。他的節日是 3 月 4 日星期天舉行的 Kaziukomugė(一個商品交易會)為標誌
114

波蘭國王 Vladislai IV
115
116
117
118

Antoni Franciszek Audziewicz 於 1890 年擔任維爾紐斯主教 Jonas Basanavičius 立陶宛醫師與獨立人士,編輯


Jonas Basanavičius 這位抗瘧醫師,是國科會 Lithuanian Scientific Society 的創始人,和立陶宛獨立的創造者;也是立陶宛的國
父。早年赴莫斯科大學醫學院 Moscow Medical Academy,後在保加利亞執業;有位布拉格之愛妻。心繫祖國;1905 年回到
立陶宛參與政治,爭取恢復自主權;創辦第一份“黎明 Aušra (1883)”報喚醒許多立陶宛知識分子之民族意識,草擬立陶宛獨
立法;甚至得到貴族們的迴響。1927 年 2 月 16 日過世後舉國哀悼,並訂為五天為國殤日。獨立後之立陶宛的迴響 Lietuvos
Aidas”報社尊稱他為獨立建國之元老( 國父)。
119

維爾紐斯主教座堂 VilniusCathedral 猶如國家先烈與英雄紀念館


120

主教堂廣場一側豎立著立陶宛的第一位格迪米納斯王朝 Gediminaičių dinastijos 君主( ~1275~1341)

Dom Vytautas Alexander 維陶塔斯大公: 蒙古金帳和國後波蘭崛起之勢力,與立陶宛女王聯姻後成為波蘭立陶宛聯合公國;


雄霸一方;被尊為立陶宛民族英雄,是 19 世紀國家重生的重要人物。
STEBUKLAS(奇蹟)地磚 : 二戰後蘇聯占領,於 1989 年 8 月 23 日 200 萬人民( 多國聯手)從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經拉脫維亞
首都里加到維爾紐斯,手拉手串起綿長達 600 公里的人龍,和平示威。而主教堂廣場的地標標示著 STEBUKLAS(奇蹟)
地磚,就是人龍的聚集點。腳踩地磚 360 度轉一圈就能實現願望的傳說,遊人在此有模有樣地轉圈。
121

Poczobut Observatory, located on top of the main building of Vilnius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1753 by the Jesuit astronomer and
architect Tomas Zebrauskas (1714-1758). It was the fourth observatory in Europe and the oldest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irst observatory to
appear on a stamp). It was named for another Jesuit astronomer, Marcin Poczobut-Odlanicki (1728-1810), who entered the Society in 1745 until
the Suppression of the Society in 1773. He was mathematics professor, re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lnius, and became director of the
observatory in 1764 and continued to serve as its director for the next 44 years.
122

St Casimirs Church 附設藝廊之展覽海報


早餐:飯店內早餐
午餐:維爾紐斯古城之Lokys牛排館當地料理
123

當地之地陪,任維爾紐斯大學之東方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of Oriental Studies老師, 自學中文兼差當導遊


12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