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5

The Journey around Baltic States - Part 9

1
東南歐 20 日 (巴爾幹半島: 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 +希臘
台達旅行社 2740-6958 導遊 胡齊鳴

第 15 天 ( 0530, Wed ) 科林斯 Corinth 克里特島 Kriti ( Crete )

00:01 深夜搭乘 Anek Line 之 Minoan Line 渡輪赴克里特島

等待這碧海東昇之朝陽
2

明月依在 初升露臉太陽,彩霞滿天

按地圖所示,這片海域稱為克里特 Crete 海;而非愛情 Aegean 海


3
4

克里特島
5

克里特海群島詳盡之海事地圖

第一次看見如此熱門的遊輪度假景點: 光禿禿之克里特島成為全球知名之旅遊勝地
6

港口防波堤上 17 世紀威尼斯興建之 Koules 碉堡

碼頭旁豎立著水雷,告訴世人戰爭的可怕
7

克里特島 Crete ( Kriti ) : 位於地中海與愛琴海交界處、希臘與埃及之間的克里特島,為希臘的第一大島。地處近東、希臘


與埃及的航運中繼站而繁榮,歐洲文明( 公元前 2700~1420 年米諾斯 ( 或譯為邁諾安 Minoan 文明) 最早發源地。歷經古
希臘、羅馬( 146 BC~ )、拜占庭統治( 395~1543,國都位於拜占庭,後稱君士坦丁堡 ),824 年被波斯佔領,1204 年第四次
十字軍東征時被威尼斯佔領,與法蘭克人瓜分希臘,50 年後位於小亞細亞 Nicaea 城邦之 Paleologoi 攻下君士坦丁堡及希臘,
重振拜占庭帝國。 1453~1669 年由鄂圖曼占領,1821 年在希臘大主教支持下,攻佔雅典,1827 年土耳其艦隊於 Navarino
海戰, 遭盟軍擊敗,歐洲列強強勢介入為期十年之希臘獨立戰爭,直到 1898 年土耳其撤離。 克里特島 1913 年加入希臘,
成為希臘之一員。西元前 7000~3000 年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定居,距希臘本土島最遙遠的大島,也是希臘本土外唯一最足
以自給自足的農、漁業島嶼( 其岩岸洞穴早期也是嬉皮之天堂),近代發達旅遊業挹注使經濟更蓬勃興盛;既然是世界最
美之島嶼與度假天堂,當然也有美如畫之海灘。
8

克里特島渡輪旅客服務中心之看板,提醒維護海洋生態;推出相應之旅遊紀念卡套票

克里特島之山勢遠看像宙斯的面龐 ?
自古以來,克里特島就是一塊眾神允諾、凡人嚮往的海上花園。在古希臘神話裡眾神之神宙斯 Zeus,便是在這裡出生;
長大後的祂雖回到奧林帕斯山; 一次意外的邂逅中愛上了美麗的少女歐羅巴 Europa。為了躲開天后希拉 Hera 的耳目,宙
斯假扮成白神牛帶著歐羅巴離開奧林帕斯山,重返祂最初眷戀的地方,也就是出生地克里特島定居。
9

之後歐羅巴與宙斯所生的兒子米諾斯 Minos 成為統治克里特島的國王;這段浪漫的故事被書寫在荷馬 Homer 的史詩


奧德賽 Odyssey 中,二十世紀初( 1900~32 )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依凡斯 Sir Arthur Evans 爵士在今天該島的首府伊拉克利翁
Iraklion 附近開挖發現消失數千年之久,殞落於公元前 1450 年崇尚和平的米諾斯王國遺址。
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叫米諾斯 Minos (宙斯和歐羅巴的兒子,米諾斯文明也以他為名;海神波塞冬給他一頭公牛活祭
作為繼承王位的證明,因擅自以另一隻替代,而惹怒了波塞冬而對王后 Pasiphaë 施咒語,人獸戀生下了一個牛頭人身的
怪物彌諾陶洛斯 Minotaur )的國王,他統治著克里特島。米諾斯的兒子 Androgeos 在雅典被人陰謀殺害了。為了替兒子復仇,
米諾斯向雅典宣戰。在天神的幫助下,雅典被施以災荒和瘟疫。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雅典人被迫向米諾斯王求和。米
諾斯同意,但條件是雅典人必須每隔 9 年進奉 7 對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島供奉迷宮裡人身牛頭的怪獸 (宙斯的兒子)。雅典
國王愛琴的兒子 Theseus 自告奮勇,殺死那頭怪獸解除人們的苦難。忒修斯和父親約定,如果殺死怪獸,他就在返航時把
船上的黑帆變成白帆。英俊瀟灑忒修斯引起了彌修斯 Ariadne 公主的愛慕。公主自願幫助他,送了一把魔劍和線球,沿著
迷宮曲折複雜的通道找到怪物,經過一場惡戰,為民除害完成任務。忒修斯帶著童男童女還有阿裡阿德涅公主逃出了克
里特島,啟航回國。到雅典前卻忘了和父親的約定,沒有把黑帆改成白帆。愛琴國王看到歸來的船掛的是黑帆,誤認王
子犧牲而悲痛欲絕,縱身跳海自殺。為了紀念他與那片海以後就稱之為愛琴海。而克里特島的迷宮也千古流傳。
這歐洲最古老,璀璨的米諾安 Minoan 之地中海海洋文化 ( 紀元前 2600~1125 年 )使希臘之文明源頭往前推進。考古
發現了宏偉的宮殿、神廟,以及迷樣仍待破解的古線性文字 A (Linear A)。
克里特人最早之象形文字大約有 137 個,看上去像動植物、人體、武器和船隻等形像,被使用直至公元前 1700 年。
後來米諾斯人逐漸將這些象形文字發展成線形文字 A,誕生了歐洲大陸最古老的文字系統和文明。在語言學上使用至公元
前 1450 年。這種線形文字 A 包括一些數字,大約 200 個字形和 70 多個發音元素,使其與我們今天使用的語言有些相似。
首先參觀 Iraklion 附近之米諾斯王宮 Palace of Minos at Knossos 考古遺址

近年來克里特島也推展 Knossos 考古之國際合作 紫葳科之藍花楹 Jacaranda mimosifolia


10

公元前 1450 年青銅時代,歐洲最古老,璀璨的崇尚和平的米諾斯王宮 Palace of Knossos 遺址


11

克里特王宮遺址,傳說中的(克)諾索斯皇宮〔Palace of Knossos〕迷宮般之複雜
這迷宮有有段迷人的歷史故事。話說琴海最強大的海島 Crete 與希臘半島的強權 Athens 曾經是世仇,兩城邦為了爭奪貿易
而發生多次的戰爭,雖互有勝負但克里特挾著強大的船艦優勢常佔上風。在某次衝突後雅典又戰敗了,而克里特要求雅
典進貢奉獻外,還要求派一位優秀的建築師到克里特來為國王建造宮殿,雅典只好派遣他們最好的建築師,號稱「神匠」
的 Daedalus 前去克里特為敵國服務,戴達羅斯雖然不願意,但迫於雅典國王的命令,所以只得簡裝前往克里特並且把他
的兒子 Icarus 也一併帶去當個助手,同時也希望伊卡洛斯藉此學習經驗,以繼承衣缽。
但是,當戴達羅斯父子抵達克里特並且依約建造了富麗堂皇的宮殿之後,克里特國王 Minox 卻反悔了,米諾斯看到這位建
築師優秀的技巧歎為觀止,想留住戴達羅斯,認為如此優秀的建築只有克里特才配擁有,所以戴達羅斯因此而被留置在
克里特,他被迫為這裡興建了一座又一座更高大、更雄偉的建築,以榮耀這個愛琴海島國的光榮。
後來米諾斯得罪諸神,因為神明的降罪所以皇后產下了牛頭人身的怪物 Minotaur,國王為了這個吃人的米諾陶而頭
痛不已,因為雖然牠是怪物,但是到底這是諸神所賜予的,所以克里特人也不敢對這個肆虐當地的怪物有所不敬。留也
留不得、送也送不走,所以米諾斯國王最後與戴達羅斯商量,請他再造一座迷宮,把米諾陶關在迷宮之中,以避免牠危
害這個島國的人民。當戴達羅斯完成了迷宮之後,國王依然不肯放他離開返回雅典。百般無奈的神匠在不得已的情況之
下,既然無法依循合理的方式離開克里特,所以只好開始苦思如何逃離這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國家。
克里特島四面都是海洋,所以有許多海鳥在島上的各地築巢,海鳥每年春天都會換上新的羽毛,而戴達羅斯看到這些散
落四處的舊羽翎,因此而突然想到可以乾脆作一對翅膀,學習海鳥一樣地飛翔,這樣就離開這個島嶼返回雅典了。
戴達羅斯不愧神匠之名,在他的巧手編織之下,他用臘重新黏合了二對巨大的翅膀,一對給自己用,另一對給他的兒子
伊卡洛斯使用。在臨行前戴達羅斯站在他自己方才興建好的克里特燈塔上,他諄諄的告誡兒子伊卡洛斯,因為翅膀是用
臘黏合的,雖然它可以防水,但是卻很懼怕太陽的熱力,所以起飛之後要盡量遠離太陽,免得有意外發生。
但不知怎地,當兩人順利地利用燈塔的高度一躍而滑翔起飛之後,年輕伊卡洛斯搧動著綁在他手臂上的巨大翅膀,
他居然把父親的囑咐拋到腦後而越飛越高,他完全不理會戴達羅斯的呼喚追趕,伊卡洛斯努力地飛到雲端高處,而在此
刻太陽神正駕著太陽馬車從天際經過,Apollo 看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居然飛到天上來,還侵犯了原屬於神明的天
空。阿波羅因此將太陽金閃閃的陽光,將原本緊緊黏住的羽翼融化,導致伊卡洛斯的羽翼崩解,因而墬海而死。
戴達羅斯親眼看到自己的兒子墬海墬海死亡,也無能為力;傷心的老爸只能乘著風向努力地飛行滑翔,最後終於脫
離了克里特統治的版圖,降落在西西里島,並受到當地國王的熱情款待。
神話是西方文化的基礎之一,古希臘乃至於古羅馬都把講述這些神話來當作教育的方式,故事的內容不只是說說故
事而已,它也是寓意式的語彙與學習的方式。所以,每一則神話故事都有背後的意義與暗示,伊卡洛斯摔落大海而死的
過程與理由;因它的真正意涵是在描述自以為是的某些青少年,不聽長輩的經驗之談與良心建議,到頭來還是得飽嚐苦
果。 這則原本屬於克里特迷宮的分支小故事,它的流傳廣闊,被世世代代傳誦。
12

英國考古學者 Sir Arthur Evans 之銅雕 陶土大甕

左圖 : 克里特島的迷宮之牛頭門神 Minotauros,亦是宗教儀式奠酒祭神的器皿。角狀杯的公牛頭造型,由一整塊黑色滑石
Steatite 雕刻而成,用鍍金的木頭製作牛角,面部則裝飾許多鑲嵌物,例如眼睛內的結晶岩和碧玉 Jasper,以及鼻孔內的珍
珠母 Mother Pearl
左圖 : 這古蹟之考古工作,最初是 1878~98 年由當地富商 Minos Kalokairinos 發現王宮之西翼;接著是英國著名學者 Sir Arthur
Evans、D. Mackenzie、Th Fyfe 團隊進行系統性之挖掘與考古;當然二戰後希臘考古團隊在 N. Platon, S. Alexiou 指揮下參與其
大規模重建工程。 13

堪稱藝術精品 牛角柱
14

左圖 : 持蛇女神,蛇象徵女神為地府神靈,頭上的貓則代表掌管野生動物世界。女神之華麗裝飾與豐滿的胸部為富饒( 繁
衍 )意象
右圖 : 妃女舞蹈彩繪圖

神廟殿堂之持蛇女神 Snake Goddesses 之原件,位於 Knossos-Temple Repositories,1650~1550 BC


從埃及的圖畫裏顯然可以看出﹐克里特的水手們與埃及進行過相當可觀的商業﹐於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達到了它的頂峰。
其宗教似乎與敘利亞和小亞細亞的祭祀有著許多的相同之點﹐但是在藝術方面則與埃及的相近﹐雖然克里特的藝術是非
常有獨創性﹐充滿了可驚訝的生命力的。 克里特文明的中心是所謂諾索斯的“米諾宮”﹐古典希臘的傳說裏一直流傳著
對它的追憶。克里特的宮殿是極其壯麗的﹐但是大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的末期被毀掉了﹐或許是被希臘的侵略者所毀掉
的。克里特歷史的紀年﹐是從在克里特考古所發現的埃及器物以及在埃及所發現的克里特器物而推斷出來的。
克里特人崇拜一個女神﹐也許是幾個女神。最為明確無疑的女神就是“動物的女主人”﹐她是一個女獵人﹐或許就
是古典的阿爾蒂米斯的起源。她或者另一女神﹐也是一位母親﹔除了“動物的男主人”而外﹐唯一的男神就是她的少子。
有證據可以說明克里特人是信仰死後的生命的﹐正如埃及的信仰一樣﹐認為人死之後﹐生前的作為就要受到賞罰。但是
總的說來﹐從克里特的藝術上看﹐似乎他們是歡愉的民族﹐並沒有受到陰沉的迷信的很大壓迫。他們喜歡鬥牛﹐鬥牛時 15
女鬥士和男鬥士一樣地表演出驚人的絕技。 鬥牛是宗教儀式﹐阿瑟伊萬斯爵士以為鬥牛者屬於最高的貴族。傳下來的圖
畫都是非常生動而逼真的。
沿階 Piano Nobile 進入會客廳之侍女奉酒彩繪 16

Procession Fresco 仿真圖 濕壁畫原件, 1500~1400 BC

階梯之柱飾
17

進入雲裳彩衣,頑猴嬉戲之內堂之會客廳

頑猴嬉戲浮雕之復原圖

彩鳳來兮 於顯靈節女伶之舞蹈( 仿品)


18

顯靈節女伶之舞蹈( 真跡 )

三敬酒

於顯靈節女伶之舞蹈( 真跡) 祭祀天地(空氣、土地、水 )之米諾斯之環 The ring of Minos, 1450~1400BC


如今已是基督教重要節日之顯靈節( Epiphany, 主顯節, 俗稱小聖誕),可謂延續古希臘習俗。對希臘人而言,主顯節是“偉
大的慶祝 Theotromi”。對於一些馬其頓(西部)的地區來說,這是最盛大的節日,每一件新服裝都是“照亮光線的原因”。而
對基督使徒教會 Baptism of Christ 而言,其洗禮象徵著人類重生重要的意義, 這也可解釋為何直到公元 4 世紀基督徒仍在
1 月 6 日的基督洗禮中慶祝新年。
19

拜天祭神是原始部落最隆重之典禮與儀式
20

海豚嬉戲 : 崇尚海洋之海島文化
21

後花園吟詩作曲,人間樂土( 極樂世界 )

這兩幅位於 Amnisos 密室上 Villa of the Lillies 浮雕作品(似乎是百合科之 irise)猶如波斯之山水畫卷;出土於 Amnissos, Villa,
1600~1500BC
22
23

四方稱臣 餘興之鬥牛 (這可是體操中跳箱之源頭 )

進入王宮正殿之王座廳

摹擬考古學者之仿真圖
24

牆面裝飾著河岸之棕櫚樹群,其再生象徵著王朝生命之重生( 生生不息) 獅鷲神獸 Griffins


獅鷲 Griffins 這上古神獸( 門神 )負責看管金庫珍寶。它是馬的世敵。可能是具有喙狀嘴之原角龍的化身。古埃蘭人廣泛地
使用獅鷲的標誌。在波斯神話裏被稱做 Homa,為宮廷裏的雕塑和標誌。其形象常以四腳,一對翅膀,擁有豹頭或鷹頭的
神獸的形式。

唯一至於此王宮密寺內之陶棺
25

接著前往附近之考古博物館參觀
26

皇城之模型
Heraklion Archaeological Museum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於 1883 年啟用時只收藏少數古董,但當地的考古發現激增後,館藏
也迅速增加。目前的建築於 1940 年建造完成,並擁有超過 15,000 件文物,歷史橫跨 5,500 年。這是歐洲最大且最重要的
博物館之一,並以大量米諾斯文物收藏聞名

陪葬之陶俑
27

幽靈鬼魅陶俑
大型塑像,Kalo Chorio Pediada 出土,1100~1000BC 28

左圖 : Gortyna 神廟內頭頂神盔,手握矛與盾之女祭師(如同智慧與戰爭女神之 Athena Promachos ),紀元前七世紀


右圖 : Gortys, Kernoi 出土之祭祀用之陶皿禮器,並附有行禮之神灶;紀元前 7~6 世紀
29

行禮之神灶 (香爐) Archanes 地區出土之通靈祭壇,紀元前九世紀

左圖 : Archaic 時期,為心愛的過世孩童專用女頭鳥身之通靈之妖 Siren,出土於 Knossos-North 墓葬區,700 BC


右圖 : 守護靈魂過度之貓頭鷹 (福鳥,在希臘神話中貓頭鷹是「雅典娜」的化身)

左圖 : 鷹型陶土基座
右圖 : 水晶寶石飲酒或斟儀祭典的角杯 ( rhyton ),一般為底端帶有開口或假開口的圓錐形,Zakros-Central Sanctuary Complex
出土,1500~1450BC
30

Zakros - Palace 之野羊黑陶瓶,1500~1450 BC Zakros - Palace 景觀浮雕復原圖

紀元前 8~7 世紀初土之金飾


31

陶製棺柩 Larnakes,描繪主題邁向花園般永恆之極樂世界

這尊可是頭目之華麗棺柩,出土於 Hagia Triada, 1370~1300 BC


32

可能是墓棺之本人 通靈女法師
33
34

紀元前 5~4 世紀 ( 古典時期 ) 之陪葬品


35

古希臘毀滅性內戰爆發,如 Lyttian War ( 221–219 B.C),引發 Dreros 與強權 Lyttos 部落之對立,因而施行全民皆兵死不罷休

紀元前一世紀,古希臘內戰時期,Lyttos 部落全民皆兵之誓言銘文 競技比賽之黃金桂冠花環

紀元前 3~1 世紀,女性之裝飾品


36

石棺上屈身早逝之少年浮雕,紀元前 5 世紀 石棺上安詳坐姿之婦女浮雕,紀元前 4~3 世紀

公元三世紀羅馬時期,於 Herakleion 出土之石棺

彩陶文化之工藝品
37
38

於 Anemospilia, Archanes 聖殿出土之陶器,1700~150 BC


39

於 Knossos, Phaistos 原始部落墓葬區出土之大型陶甕, 1450~1300 BC;但更重要的是前者沒有發現武器與青銅器;而後者則


青銅器及黃金珠寶類。顯示兩者之文化差異。
40

銅盤鑲番紅花,Phaistos-Kalyvia 出土,1400~1300 BC

大型陶甕
41

向神明獻祭時之牲口,於 Agia Triada 出土,1450~1350 BC

獅鷲神獸 Griffins 與野牛之浮雕

彩繪陶土之母牛頭,1450~1370BC
42

栩栩如生之牛頭 ( 頭顱有被右圖利刃切割之痕跡)
43

母獅頭石雕, 1600~1500BC 女巫頭飾


44

希臘之五彩馬賽克地磚
45

這珍貴之(政令)陶板,迷樣仍待破解的古線性文字 A (Linear A),底部則是當時地區都督 basileus (而非國王 wanax )之封印;


Minoan 時代晚前出土之文物。 文字則是文化傳承之書寫記錄,這也是文明之代表
46

左圖 : 紀元前 17 世紀之陶板八卦星象圖 The Phaistos Disc,內涵 45 種象形文字與圖案,至今仍未解碼


右圖 : 跳牛之運動員

鎮店之寶,鬥牛士之跳躍 Bull-Leaping 運動浮雕 : 紀元前 1600~1450 年之角力競技 Boxer's Rhyton

象徵地位之牛角狀雙刃斧,Arkalochori Cave 出土,1700~1450 BC 祭祀用避邪之神結 sacral knot, 1600~1450 BC


47

左圖 : 各式刀刃利劍,來自王宮周圍 Zafer Papoura, Isopapa Sellopoulo, Venizeleio 之衛士墓葬;1450~1300BC


刀具把手之不同裝飾,這也可顯示衛士之官階與社會地位差異
右圖 : 同地出土之野豬獠牙頭盔 Boar's-tusk helmet, 這當然象徵統領指揮之身份象徵或識別。1450~1300BC
頭戴此帽的戰士,被記錄在荷馬的伊利亞特的第十冊,因為奧德修斯武裝進行夜襲以對抗特洛伊木馬。

陪葬之首飾, 紀元前八世紀晚期
48

陪葬之首飾, 紀元前六世紀

陪葬之首飾, 八世紀晚期
原始部落女性之寶石生靈附身符(1650~1350 BC )與首飾 49
50

仿古裝之現代造型
創意商品 51
52

右圖 : 羅馬帝國之首位奧古斯都( 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27BC~14 AD )大帝之石雕肖像,依據羅馬北城門 Prima Porta 統


一規格, 一世紀
中圖 : 奧古斯都大帝侄女 Antonia Minore 或是妻子 Livia 之石雕像,Gortyna, Rome 出土,一世紀
右圖 : 頭披面紗長袍之提比留斯大帝 (Tiberius Julius Coesor, 14~37 AD ) 之石雕肖像,Gortyna, Rome 出土,一世紀;至於為
何頭披長袍 ? 歷史學家解讀為因他繼承叔叔之皇權,表示對奧古斯都凱薩之尊崇。
53

左圖 : 身披托加(Toga)長袍之羅馬皇帝 Caligula ( 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 37~41 AD ) 之石雕肖像,一世紀


中圖 : 羅馬皇帝 Domitian 之妻 Domitia Longina (或其她貴婦),Flavian 時期 ( 69~96 AD )流行髮髻如皇冠般之頭飾,一世紀
右圖 : 頭戴月桂花環之羅馬皇帝 Traian ( Marcus Ulpius Nerva Trajanus, 98~117 AD ),二世紀

左圖 : 頭戴月桂花環,自誇為全世界為我故土之羅馬皇帝 Marcus Aurelius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161~180 AD ), 二世紀


中圖 : 羅馬皇帝 Caracalla (Lucius Septimius Bassianus, 211~217 AD ), 二世紀
右圖 : 多才多藝,具有軍事天才,對希臘文明尊崇之羅馬皇帝哈德良 Hadrian ( Publius Aelius Hadrianus, 117~138 AD) , 身披繡
有不朽陰陽界神祉 medusa Gorgon & Victories, 頭戴皇冠雅典娜 crowning Pallas Athena, 野蠻人失落、以及敵首之戰袍,站在羅
馬之撫育羅馬祖先 Romulus & Remus 之母狐之上。二世紀
54

這間歷屆古羅馬帝國國王之大理石雕像,均是按真實尺寸雕鑄;這也是出自皇家工藝師之展現

左圖 : 新柏拉圖主義 Neopythagoreanism 之先哲 Apollonious of Tyana ( ? ),依照公元前五世紀樣式,二世紀晚前至三世紀早前


右圖 :古希臘之神祉: 冥王 Pluto 與愛妻 Persephone ( 埃及 Sarapis & Isis 之翻版) + 冥界之看門三頭犬 Cerberus;二世紀
普魯托 Pluto 源於希臘富有的,因冥王被認為是掌管陰間財富(頭頂有量筒),並賦予人間五穀收成的神。從希臘神話中引
進後,羅馬原有的冥神狄斯·帕忒耳 Dis Pater 逐漸被取代。值得注意的是,在希臘-羅馬神話中冥王從來不是邪惡的神。他
並不是像基督教的撒但一樣與正義對立的人物。而普西芬妮 Persephone 為冥界王后(頭戴弦月盤與蛇,右手握著 sistrum 月
琴 ),主神宙斯和大地之神狄蜜特 Demeter (Ceres)的女兒。她越快樂大地的花朵越綻放,反之悲傷大地就越一片荒蕪枯萎,
她被冥王普魯圖 Pluto 劫持作為冥后後,母親 Demeter 失去愛女後痛苦無心控管農作物;大地五穀不長寸草不生,了無
生機萬物蕭條,天寒地凍嚴冬籠罩大地。後來經太陽神阿波羅的協調及宙斯出面處理,吃了四顆石榴籽,註定每年要
回地獄三個月,因此人間才開始有了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宙斯也把她升到天上變為處女座。 55

奧林巴斯眾神之廳,古希臘古典時期

左圖 : 雙面四方神, 一面是 Hercules 戳蛇致死,一面是 Atlas 受宙斯之命護佑天堂。一方是懲罰被捆在岩石 Prometheus, 1~2


世紀之羅馬時期
56

無首婦人塊狀裙陶瓶,Hagia Triada 出土,1600~1300 BC 釜座,Gournia & Pseira 出土,

所以領帶之繩結代表避邪之物 王座廳旁三柱神龕之壁飾;注意沒柱子下細上粗;下方圍欄則是菊花團式,1700~1450BC
57

這些都是原始部落各式各樣神靈崇拜之陶俑, 1600~1300 BC
58

這上古時期王宮歷史的之痕跡陸續在 19 世紀被考古學者在地宮發現後,使希臘遠古文明(史前文化)向前追溯了數千年
( 如同人類之四大文明);在投入更多考古團隊後,陸續也發現許多公元後拜占庭、威尼斯以及鄂圖曼時期之墓園。
59

同時這間考古博物館對古物復原與整修在國際合作下不懈努力而名聲大噪,其系統性將數萬件修復的殘片展示在世人面
前之榮獲世界學術之肯定與讚許。
60
61
62

博物館也介紹歐洲主流文化之起源地 :地中海之米諾斯文明史;地確讓我再次複習歐洲史之第一章
但可悲的是厄運降臨,面臨天災(地震與火山爆發)、人禍(紀元前 1450 年之內亂) 這文明被無情的摧毀;後經過 Knossos
(1450~1300 BC )、Kydonia at Chania (1300~1250 BC )之統治,融合希臘本土與克里特島之海洋文化,施行希臘首部麥希尼律法 63
Mycenaean script, 直至紀元前 2-1 世紀。

博物館特地列舉了米括斯古文明對後世文學、哲學、藝術發展之無限影響力
64
65
66
67
68

對多數國人來說歷史課本中的記憶大概只有希臘城邦,頂多還依稀記得亞歷山大的征服被稱為「希臘化時代」
,之後就是
羅馬的天下了,但是,誕生古希臘文明的這塊寶地上的人們,可不是省油的燈,亞歷山大本是義大利馬其頓人,征服了
希臘,卻以希臘人自居,服膺並發揚希臘文化,使得亞歷山大的大征服以及他之後的繼業者們稱之為希臘化時代。之後
的羅馬也相同,如羅馬詩人賀拉斯所說:「粗魯無文的征服者(羅馬)攻佔希臘,卻成為希臘文化的俘虜。」 69

來到伊拉克里翁市中心 Venizelos 廣場之 Morosini 噴泉: 1826 年由威尼斯總督 Francesco Morosini 建造,四座石獅噴泉為標誌。

Town Hall 威尼斯風格之市政廳, Heraklion or Iraklion, Crete


70

The basilica of St Titus


這棟建築也是多次更迭,The Ottoman Vezir Mosque (1856), built on the site of the church of St Titus, and now the basilica of St Titus.
希臘正教之米納斯 Agios Minas Cathedral, Heraklion 教堂之大殿, 1895 71

守護聖人 The Miracle of St. Menas in Herakleion


303~311 年羅馬 Diocletian and Maximian 執政時期,異教徒基督徒被殘害;而 St. Menas 這位出生於埃及之軍官於 50 歲時頓悟
棄甲歸隱,這叛徒被俘被虐、被亂石擊頭致死,臨死依然堅持信念。 後來鄂圖曼攻佔之戰亂時期,Ayan Agha 毅然假扮
St. Menas 於復活節遊行而被鄂圖曼默許;成為追思先哲之活動。即使是在土耳其統治期間,於 19 世紀由 Athanassios Moussis
設計,士紳集資興建教堂紀念此聖人。

港區之碉堡 The Venetian fortress of Castello,Mare (1523–1540)


72

在 1462~1562 年間興建之古城牆上漫步

宙斯面容更清晰
73

金蓮花 Trollius chinensis 'Goldkönigin

Monument to the Greek rebels for independence of Crete in the center of Chania. Crete. Greece.

夕陽下之伊拉克利翁 Heraklion, Crete, 猶如剪紙


可里特島首府伊拉克利翁 Heraklion (Ηράκλειο,這譯名常被稱為 Irkalion ), Crete,於 1204 年由協助過十字軍第四次東征的威尼
斯共和國統治後,更名為甘地亞 Candia。1647 年鄂圖曼帝國進行了長達 22 年的圍攻,血腥的戰爭使 30,000 克里特島人和
120,000 土耳其人死亡。威尼斯最終於 1669 年投降,鄂圖曼帝國更名為 Kania。1898 年撤離後獲得獨立。1913 年成為希臘
王國並更名為現名,意為赫拉克勒斯之城 City of Heracles。
74

從人類文化的歷史上看,希臘古文明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而希臘古文化主要來自以愛琴海 Aegean Sea 為中心的愛琴海


文明,因此愛琴海文明是歐洲最早發展的文明。這個文明包括發源於克里特島 Crete 的邁諾安 Minoan 文明與發源於伯羅奔
尼撒 Peloponnese 半島的邁錫尼 Mycenaean 文明。從古希臘歷史的角度來說,愛琴海文明就是古希臘的史前文明,接著就
是神話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早在西元前二十五世紀時,克里特島的居民就已經創造了青銅石材並用的文化,
靠著對外貿易在西元前 2000 年進入了繁榮時期,並以克諾索斯〔Knossos〕為首都建立起強大的商業王國。傳說中,克
里特島上曾經出現一位很卓越名為「邁諾斯 Minos」的國王,因此考古學家( 1899 年英國之伊文斯基 Sir Arthur John Evans 於
Iraklion 南方之 Kephala 考古發掘之克里特王宮遺址 )便稱他統治的王國存在時所展現的文明為「邁諾安文明」。
邁(米)諾斯 Minos : 這神話中宙斯與歐羅巴之私生子,歐羅巴被元配天后赫拉排擠與迫害而躲至克里島;並與郡王阿斯特
瑞厄斯結婚;而邁(米)諾斯 Minos 成為養子。後擁有智慧與公正之 Minos 繼承王位,成為冥國之判官。Minos 娶了帕西法厄
為妻;但得罪了海神波塞頓;海神藉神力使帕西法厄 Pasiphae 愛上神牛而生下人身牛頭之妖怪 Minotaur,這妖怪被邁(米)
諾斯關入達羅斯 Daedalus 所設計之迷宮。之後雅典人刺殺了邁(米)諾斯另一王子,而邁(米)諾斯向生父宙斯求援,向雅典
與 Magara 進攻,宙斯並對雅典下了瘟疫之魔咒;雅典投降條件之一,每年須向米諾陶洛斯奉獻七對童男童女。於第三次
獻祭時,雅典王子厄休斯 Theseus 自願充當犧牲品,藉助公主艾莉阿德涅 Ariadne 之線團與魔劍他伺機於深夜在迷宮殺死
了妖怪,為民除害。但回程時卻將公主棄置於孤島。 在歸航時忘了將象徵死亡的黑帆換成與父親約定之白帆, 他的父親
雅典國王愛琴 Aegeus 在岸上見到黑帆, 以為兒子死了, 傷心地跳海自盡。 後人為紀念他便將這蔚藍的海命名為愛琴海
(Aegean Sea).
邁諾安文明
儘管克里特島的地理位置與埃及相近,但是邁諾安文明與埃及文明卻有很大的差異。前者以宮殿為中心,後者以陵寢為
特色。英國之伊文斯基 Sir Arthur John Evans 考古學家於十九世紀末( 脫離土耳其之自治時期)在克諾索斯歷經 35 年發掘出
一個大規模的皇宮遺址,並稱之為克諾索斯皇宮〔Palace of Knossos〕
。當然更早於 1878 年已有克里特之 Minos Kalokairinos
發現部分遺址,德國人 Heinrich Schliemann 亦曾企圖進行挖掘考古,而因土耳其地主反對未果。 其面積為 170 x 180 m,中
央為 50 x 25 m 之中庭;複雜之格局有若迷宮。 這個皇宮加上周圍的城鎮 Mallia, Phaistos 以及它的公共設施,卻是後來希
臘城邦〔Polis〕的前身。
75

新石器至青銅時期之遺址,克諾索斯皇宮建築物上都塗了亮麗的色彩,覲見廳以鷹頭蛇尾獅身 Griffin 為圖騰,並且有很多


裝飾壁畫,為居住環境提供舒適的氣氛。這些壁畫的主題大多是來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海草、章魚、海豚等,這充分
顯現邁諾安藝術中充滿律動和歡愉的氣質。在雕塑方面,最重要的一件是《邁諾安執蛇女神》﹝Minoan Snake Goddess﹞。
這件以彩繪裝飾的陶塑人像,在造形上,她雙手自由伸展,身著華麗的長裙,袒露出前胸的乳房。從藝術形式來看,她
身上的線條不再追求埃及的嚴肅性與次序性,卻傾向於比較活潑輕鬆的表現,她面部的表情也因此流露出一種天真喜悅
的感覺。使用之文字採用埃及象形文字之經書體 Cretan hieroglyphs (克里特人象形文字大約有 137 個,看上去像動植物、人
體、武器和船隻等形像,據認為克里特人使用這些文字直到公元前 1700 年。後來米諾斯人逐漸將這些象形文字發展成線
形文字 A,在語言學上使用至公元前 1450 年。這種線形文字 A 包括一些數字,大約 200 個字形和 70 多個發音元素,使其
與我們今天使用的語言有些相似,線形文字 A 被視為歐洲大陸最古老的文字系統和文明。他們在文字上的先進與他們的
生活方式相輔相成,他們不僅有各種儀式,而且與動物和諧共存。然而,大自然最終毀滅了他們。公元前 1627~1600 年之
間,在現在的聖托裏尼發生了巨大的火山噴發,或許是一萬年來最大的一次,被稱為"晚青銅器時期火山爆發"( Late Bronze
Age Eruption );故使線形文字 A 至今仍未被解讀。
邁諾安文明沒有連貫的發展,他們的出現與 15 世紀中葉消失都非常突然,或許是因為曾經遭遇到-1780 之地震與-1628 年
之火山,使邁諾斯王國受創倒地不起,雖然於-1490 最後被強大與好戰的邁錫尼人 Mycenae 征服,-1370 年遭到再度破壞,
但卻因為邁錫尼藝術的繼承與普及,而使得邁諾安文明得以傳播到其他地區。
如果說歐洲最早的古文明被這場火山爆發所摧毀,但他們的語言卻倖存下來。當更加好戰的邁錫尼人控制了過去的米諾
斯人帝國後,他們將線形文字 A 進化成他們自己的線形文字 B(Linear B)
,最早的希臘文字系統,並逐漸發展成古希臘語
言,這種語言將古希臘的民主、科學推理、戲劇和哲學最終推向全世界。
邁錫尼文明 ( 2000~1100BC ): 代表希臘古文明之開創者 - 愛琴文明
邁錫尼人 Mycenaean 在西元前 1600~1100 年群居在希臘伯羅奔尼撒 Peloponnese 半島的東南岸,它是荷馬史詩傳說中亞細
亞人的都城,由珀耳修斯所建,在特洛伊戰爭時期由阿伽門農 Agamannon 所統治 。與邁諾安文化極為相近。但自從 1870
年德國富商著名考古學家舒萊曼 Heinrich Schliemann 在邁錫尼(古希臘語 Μυκῆναι,拉丁文 Mycenae)進行破壞性之挖掘地下九
層遺址,發現了巨大的宮殿堡壘,並有金器與用具等,證實了荷馬史詩伊利亞德〔Iliad〕中所記載的故事,因此才確定邁
錫尼人是最早的希臘部落的後代。
76

左圖 : artist Russell Vapors; Heinrich Schliemann; Sophia Schliemann wearing treasures claimed to have been worn by Helen of Troy; the
Mask of Agamemnon (found by Schliemann); “Priam’s Treasure,” also found by Schliemann; and the dig site at Hisarlik.
經過這次發掘,呈現於世人面前的是青銅器晚期宏偉的邁錫尼文明遺跡,包括邁錫尼衛城 Mycenae Acropolis 和泰利安城堡
Tiryns Castle,它們估計約建於西元前 1400 年左右。由於邁諾安建築太過自由開放且缺乏秩序,使得城牆設施的防禦能力
降低,因此邁錫尼文明在建築部分便以堅固城壁的堡壘,以及可兼做王宮為第一功能。邁錫尼衛城的入口是著名的獅子
門〔Lion Gate〕

在邁錫尼衛城﹝Mycenae Acropolis﹞中,有一坐阿特雷斯寶庫 ﹝Treasury of Atreus﹞。進入這座寶庫要先走過一條壯觀
和長達 40 公尺的石頭走廊前進,來到了一個由兩片巨石板鋪成的門楣,經過了這道門,就會進入了一個很特別的洞窟。
洞窟的設計是一個呈蜂窩型﹝beehive﹞圓頂的石頭建築,但是整個蜂窩建築沒有用上一塊小石或水泥接合,由此可見那
西元前十六世紀邁錫尼時代高超的建築技術。舒萊曼本以為這座寶庫是邁錫尼國王阿卡曼農﹝Agamannon﹞王的古墓,所
以又把這黑暗堅固的石墓叫做阿卡曼農墓。

阿卡曼農王就是荷馬史詩裏討伐特洛依國﹝Trojan War﹞的幕後英雄。這座特殊石墓是邁錫尼保存最完整的建築,而且是
較早期的皇族墓地。位於邁錫尼南方 17 公里之外有一座泰利安城堡﹝Tiryns Castle﹞ ,據荷馬記載是希臘英雄赫考利斯
〔Herculcs〕生之地。泰利安城堡有堅厚城牆,顯示其禦敵的功能,其中一段更建有一條長長的走廊,由兩邊石牆往上堆
砌,至頂端呈拱形接口,每一塊大石都有數噸之重,石與石之間沒有石灰來補接,只以小塊石頭和泥巴來填補接縫的空
間。雕刻方面則有在邁錫尼出土的《黃金面具》﹝Golden Mask﹞,舒萊曼根據漂亮的鬍鬚,高高的鼻梁等特徵,推斷他
就是阿卡曼農﹝Agamannon﹞的面具。這個面具除了可看出表情生動的容貌,也可看出其製作的精緻手藝。愛琴海文化在
繪畫部分原本是自由奔放的,但後來漸漸轉成抽象圖案,以至以簡化的人類或動物為主的圖式。這個文化後來被北方多
利安人﹝Dorians﹞入侵,便告結束了。簡而言之,邁錫尼文明是以城堡、圓頂墓建築及精美的金銀工藝品著稱於世。
伊特魯里亞文明
西元前 1200 年,有一群人從原來居住在小亞細亞﹝Asia Minor﹞地區的利底亞﹝Lydia﹞,遷移到義大利北部佛羅倫斯與羅
馬之間塔斯卡尼﹝Tuscany﹞地區,建立了伊特魯里亞文明,並在後來被稱為伊特魯里亞人﹝Etruscans﹞。之後,他們繼續 77
向內陸擴張到翁布里亞﹝Umbria﹞地區,向北方伸展進入肥沃的波河﹝River Po﹞地區,向南方遠達那不勒斯﹝Neapolis﹞。
西元前八世紀中期, 古希臘人在義大利南部與西西里島殖民,當他們在向北方擴張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當時還處於鐵
器時代的文明。伊特魯里亞人與古希臘人遭遇之後便靠著金屬出口貿易而步上繁榮之道;由於貿易大開的緣故,因此風
行地中海世界的希臘文化便源源不絕地輸入。即便是如此,伊特魯里亞人仍然不忘結合他們原來的鐵器文化傳統,創造
出一種新的融合古希臘文化與義大利本土傳統的伊特魯里亞文化,也向歷史表現他們是一個典雅而又極具創造力的民
族。
伊特魯里亞人善於開發水利,發展農業,還掌握了高超的冶金技術,因此製作的金銀首飾、銅鏡及日常生活用具暢
銷各地。他們又熱愛生活、思想自由的特別人群,躺著用餐是他們享受生活的最好例證。由於伊特魯里亞文化深受希臘
文明的影響,對後來的羅馬文明有著極大的催化作用,甚至影響到後來整個西方文明。例如很多人認為是羅馬人發明的
羅馬數字,其實是源自於這個文化。
即使義大利南方於西元前八世紀中期之後被希臘人所殖民,伊特魯里亞人還是一個主要支配義大利半島的民族,直
到西元前 510 年,在他們統治下的羅馬人興起、反過來支配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從此之後伊特魯里亞人便失去了政治上
的自主性,文化與藝術表現也逐漸被融入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文化。到了西元前 200 年伊特魯里亞文明就完全消失了。
西元前七世紀時,伊特魯里亞人在義大利中部跟北部用石頭建很多大的建築物,包括巨墳與神廟。他們從希臘人跟腓尼
基人﹝Phoenicians,後來又稱迦太基人﹞學習用石頭建造神廟,但是這些神廟目前都已經不存在了。就其原因,或許是除
了石頭之外也使用木頭跟黏土建造這些神廟,所以時間一久就崩塌了;也或許是因為伊特魯里亞後來被羅馬人征服,把
這些神廟摧毀了。伊特魯里亞人相信人在死後會到另外一個世界,因此伊特魯里亞文明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藝術是墳墓建
築,以及其中的繪畫、浮雕與雕鑿過的石棺,這些藝術成就並於西元前六世紀時達到巔峰。在波河與泰伯河 River Tiber 之
間,共有十二個伊特魯里亞古城被發掘,出土的文物有雕像、陶器、金飾品和銅器。離羅馬北邊不遠的塔克尼亞 Tarquinia
及切爾韋泰里 Cerveteri 出現墳墓群落,切爾韋泰里的古名為卡厄瑞 Caere,在這兩地墓中保存了很多伊特魯里亞的壁畫。
由於希臘本土沒有類似的作品留下來,因此這些壁畫具有雙層意義,其一是伊特魯里亞的成就,其二是反映希臘的浮雕
藝術。
伊特魯里亞的墳墓造型有兩種:第一種是以大石塊建造圓形的底層以及覆蓋於上的拱頂,然後整個再用土覆蓋成饅頭形
狀。第二種是根據伊特魯里亞的住宅型式,往地下挖一個四角形的底層,以建造一個地底下的大廳。這種墳墓的屋頂是
平的,大廳裡放置所有活人住宅應有的擺設,以供死者往生之後還能繼續享用。有些墳墓大廳甚至還建造了樑柱,樑柱
與四面牆壁上裝飾了繪畫和浮雕,解說在死後的世界要如何使用日常物品的場景。除了這些場景之外,也可以看到關於
宴會、侍從、神話的場景以及喪葬的宗教儀式。這些場景都十分強調歡樂的感覺,代表著另一邊的生活也是愉悅的。例
如在塔克尼亞一座名為母獅之墓﹝Tomb of the Lionesses﹞內的壁畫《樂師與舞者》﹝Musicians and Dancers﹞。

伊特魯里亞 Etruscan 的神殿令人想起希臘神殿,但是它有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延續了很久,後來並且影響了羅馬


神殿。它給人的一般印象是一個低且堅實的建築物,和希臘神殿的優美特質不盡相同。伊特魯里亞神殿基本上有一個四
角形的地基,建築物分為兩個部分。有柱子的入口或前殿﹝Pronao﹞,是由兩列各四根柱子構成,柱列上面有三角楣;另
外一部份,位於前殿的後面是間正廳﹝cella﹞。正廳又分為三個房間,分別祭杞天神朱彼特﹝Jupiter,希臘名 Zeus﹞、天
后朱諾﹝Juno,希臘名 Hera﹞和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希臘名 Athena﹞。 伊特魯里亞人的神殿是羅馬神殿的基礎。 78
伊特魯里亞人經常使用鑄造技術製作青銅塑像,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作品是收藏在羅馬卡比托山博物館的《母狼》
﹝She-Wolf﹞。母狼下面有兩個正在吸奶的嬰兒,羅慕勒斯 Romulus 和雷姆斯 Remus,相傳他們是羅馬的創立者。這兩個
嬰兒塑像並不是伊特魯里亞時期的作品,而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添加上去的。除了青銅雕刻外,石棺與骨灰盆上也經常刻
上雕像,以紀念其中的往生者。在羅馬國立朱利亞博物館,有一件在切爾韋泰里出土,用赤色陶土塑造的《棺墓》
﹝Sarcophagus﹞,上面有一個長鬍子男人與他可愛配偶,一起躺在床上分享一杯酒,他們微笑地穿越永恒。

從希臘歷史的角度來說,古希臘文明可分為四個時期,即史前時期﹝Prehistory period,約 3000 ~ 1100 B.C.﹞、神話時期


﹝mythology period,約 1100 ~ 500 B.C.﹞、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約 500 ~ 429 B.C.﹞、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約
330 ~ 30 B.C.﹞。由於前面一講所敘述的愛琴海文明就是屬於史前時期的文明,因此這一講就從神話時期開始。在西元前
十二世紀左右,邁錫尼衛城遭到北方的多利安人﹝Dorian﹞侵佔,而陷入長達三百年的黑暗時期﹝Dark age,約 1100 ~ 800
B.C.﹞。接著就來到了希臘城邦一個個興起的古樸時期﹝Archaic period,約 800 ~ 500 B.C.﹞,這時期總共有 139 座殖民城
邦建立,並與埃及、巴比倫建立商貿交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因為有許多希臘神話是在這兩個時代產生,
所以後來又把黑暗時期與古樸時期合稱為神話時期。
在公元前五世紀,斯巴達人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擊敗了雅典人之後,他們一度成為權霸一方的強國。但好景不長,公元
前 371 年,斯巴達人被城市國家底比斯 Thebes 擊敗,從此而敗落。所幸的是,斯巴達人居住的摩尼半島有泰格托斯山為
屏障,數百年來使他們不斷擊退來自底比斯人、奧特曼人、埃及人等來犯者,維護自己的領土安全。他們後來以摩尼人
為世人所知,好斗的習性使他們不僅在沿海陸地,同時也在海上打劫搶掠,他們殘酷無情的名聲令統治者情願避而遠之。
自從希臘各個城邦開始興起時,各地都有一股想要統一成為一個國家的強烈念頭,在這種泛希臘﹝Pan-Hellenic﹞思
潮下,有兩個神顯得特別的重要,第一個是位於希臘西南部奧林匹亞 Olympia 的宙斯 Zeus 神,祂是諸神之父,很受到大
家共同之尊敬。因為這原因,從西元前 776 年開始,每隔四年各城邦就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競技大會。競技期間,城邦
之間的各種紛爭必須暫時停止,轉而在競技場上力拼,以換取來自於宙斯之榮耀。自此之後三個世紀,在奧林匹亞出現
了一組建築,包括了體育場、寶庫、宙斯神廟與宙斯的妻子希拉 Hera 的神廟。
第二個則是在德耳菲 Delphi 地方的阿波羅 Apollo 神,祂的神諭〔oracle〕對於希臘人有極大的影響。人們若能聽從祂的神
諭,體會其中的忠告,都可平息很多紛爭。神諭也指引希臘人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因此後來德耳菲出現了著名的阿波羅
神廟組群。
古希臘藝術的特質
古希臘藝術除了受地理環境差異的影響外,希臘人又具有創造精神的天性,個性活潑開放,喜歡追求自由自在,崇
尚運動,而且富於民主思想,因此在藝術表現上呈現出充滿健康、自然、樂觀、優雅的特質,而有別於近東藝術那種超
自然的、宗教的神祕感。在同一個時代,近東藝術中,作者只是一個奉命行事去完成創作的藝術工作者,他在作品中既
缺乏個人創意也不留名,可是到了希臘古典時代,個人地位提昇,藝術工作者逐漸受到重視,並且在作品上留有名字。
希臘人崇拜神祇,認為神的性格和凡人一樣,因此將諸神人格化,他們創造了邱比特、維納斯、阿波羅等許多著名的神
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經常被當成藝術創作的題材,並對後來西方藝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希臘人具有唯美、唯善
的觀點,處處追求完美,包括對於人體的看法以及生活的方式;因而創作出許多生動的藝術作品。從建築、雕刻及繪畫
各方面來看,這些作品隨著時日之進展,由厚重、粗略、生硬而日趨輕巧、精細與生動。
古希臘的建築
當古希臘到了古樸時期,希臘文化就開始從黑暗時期中逐漸復甦。由於希臘人相信希臘神話中以宙斯為中心,居住在奧
林匹斯山中的眾神是一群具有人格的神祇,需要建造建築物來保護祂們,於是選擇了麥錫尼文化所留下的方形屋子作為
建築樣本;因此在神話時期,主要的建築都屬於神殿。加上,希臘並沒有像埃及沙漠那般廣闊之地區,也沒有高大之山
脈及廣暢之河流,相反的,卻有一些山崖峽谷成為各個城邦之界,而一些可耕地則分散在這些山脊之間。就是在這種相
當活潑之自然景觀中,希臘神廟平地而起,藉此表達和自然界相抗衡的希臘建築之中心思想。
神殿的基本結構包括了柱頂楣構﹝Entablature﹞、圓柱﹝Column﹞、柱基平台﹝Stylobate﹞三大部分;柱頂楣構又分
為橫飾帶﹝Frieze﹞與楣樑﹝Architrave﹞兩部分;橫飾帶則有飛簷﹝Cornice﹞三槽線飾帶﹝Triglyph﹞與排檔間飾﹝Metope﹞
兩種高浮雕﹝High-relief﹞式的裝飾。柱頂楣構以上的山形墻﹝pediment﹞是古希臘建築特色之一,其作用係將屋頂之重量 79
放於直立之石柱上。它的形狀是個等邊三角形,並且以下面的那條水平飛簷﹝Cornice﹞,上面兩條傾斜簷口為框,中間部
分多飾以浮雕。
希臘神殿的柱式﹝Order﹞是西洋古典建築的精髓之一。在西方古典建築中,所謂的柱式指的並不是特定柱子的特殊造型
而已,而是一種兼具美學與構造的整體系統。就如同柱式的英文 Order 這字一樣,它也代表著建築中的一種秩序。一般而
言,一根柱子區分為柱頭﹝capital﹞、柱身﹝shaft﹞與柱基﹝base﹞三個部位。每一種柱式不僅有其特殊的形式與裝飾,
柱子直徑亦為建構建築物的基本模距。整棟建築之柱高、柱距乃至於整棟建築的規模都與這個基本模距形成一定的比例。
西元前五世紀的早期,城市戴神節的戲劇比賽開始是在雅典衛城南側的山坡下一座戴神殿旁的露天場地舉行,觀眾
則在山坡上或四周的平地上觀賞,或坐或立。這塊露天場地在當時被稱為舞蹈場﹝orchestra﹞,附近的山坡就變成天然的
觀眾區﹝theatron﹞,這樣的安排結果造成了戴奧尼索斯劇場﹝Theater of Dionysus﹞發展的雛型。到了西元前五至四世紀間
逐漸完成一個相當的規模,整個劇場以石塊舖造,形成可容納一萬四千人呈半圓形的觀眾席,而觀眾席圍繞的圓形舞蹈
場,其直徑約六十五呎。舞蹈場中央有一座祭壇﹝thymele﹞。
古希臘人發明了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與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三種基本柱
式。在這之後,羅馬人又發展出托次坎柱式﹝Tuscan Order﹞、羅馬多利克柱式﹝Roman Doric Order﹞與羅馬複合柱式﹝Roman
Composite Order﹞。文藝復興以後的建築師都根據這六種古典的柱式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新柱式,形成西方建築中最具特色
之處。因此凡是支撐、門廊、門框、窗框、傢俱、燈具或者是純裝飾若運用柱式的設計,西洋味就自然顯露出來。
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
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盛行於希臘本土及西西里島,是希臘古典三柱式中最早出現者,西元前七世紀就已流傳。這
種柱式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是從木構架演變而來,有人認為是一種「理想」的發明。一座多利克式神朝可以
說是一個極端人工化的產品,由於它所呈現的準確角度和幾何造型,倒像是是一個巨大的抽象物體,甚至是一個來自人
體的隱喻。多利克式建築通 常 建 在 三 級 臺 階 上 , 柱 頭 沒 有 裝 飾 , 特色是造型樸實無華、沉穩雄壯,正面多為六根圓
柱子。柱 身 上 粗 下 細,以 修 正 近 大 遠 小 的 視 線 錯 覺;而 柱子只有柱頭與柱身,沒有柱基。柱頭極為單純是一塊方形
頂板,柱身有二十個凹槽﹝flute﹞,微凸略呈瓶狀,柱頭上方再上去則是楣樑與飾以豎條紋的橫飾帶。建造於雅典衛城
﹝Acropolis of Athens﹞上的巴特農神殿﹝Parthenon﹞是希臘本土最大的多利克式神殿。其周圍是由縱邊八根、橫邊十七根的
列柱構成,整體比例在協調中帶有輕快的節奏感。至於在希臘本土以外著名的多利克式神殿有西元前六世紀建於義大利
帕埃斯圖姆﹝Paestum﹞古城的希拉女神廟 ﹝Temple of Hera I﹞,希拉女神是一位保護航海家的女神。
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
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是希臘建築的第二個系統,發明於西元前六世紀,盛行於愛琴海島上以及小亞細亞之海岸線
地區。若與多利克柱式相較,愛奧尼亞柱式是比較精緻,比較有裝飾性的,但也比較女性化。它的的柱子本身較為修長,
柱身上有二十四條凹槽﹝Flute﹞,而且是立於一個有線腳的柱基之上,這些凹槽並非像多利克柱式那樣的尖銳,在頂部的
地方也用線腳將凹槽連在一起。愛奧尼亞柱式也不同於多利克柱式純為一種抽象之物,它的柱頭擁有一對向下捲的卷渦
﹝volute﹞,很明顯是從自然界的羊角、貝類如鸚鵡螺得到靈感。這兩個卷渦將柱子之承載能力沿著楣樑展開,使纖細的
柱子得以在視覺上與楣樑以上的重量得到平衡。愛奧尼亞柱式楣樑﹝Architrave﹞上邊之橫飾帶﹝Frieze﹞通常有水平浮雕
而無三槽線飾帶﹝Triglyph﹞與排欓間飾﹝Metope﹞之分,以加重水平之視覺效果,這整個感覺和多利克柱式之強調垂直是
很不相同的。早期的愛奧尼亞神廟經常建在靠近水邊的地方,剛好與突兀於地平線上之多利克式神廟相反。
最早之愛奧尼亞式的神廟是在西元前 560~550 年間,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建於土耳其艾菲索斯﹝Ephesus﹞的阿特密
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Artemis 是希臘文的狩獵之神,到了羅馬時代就稱為黛安納﹝Diana﹞。除了阿特密斯神廟之
外,像雅典之雅典娜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 與艾瑞克提恩﹝Erechtheum﹞神廟也是著名的愛奧尼亞式的神
廟。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是希臘古典建築的第三個系統,西元前五世紀由建築師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發明於科
林斯﹝Corinth﹞,此亦為其名稱之由來。嚴格的說,科林斯式的柱頭是從愛奧尼亞式柱頭演變而來的。愛奧尼亞式柱頭原
先只是為了正面而設計,並沒有考慮要從任何方向來觀看;然而科林斯柱式卻以圍繞芼茛葉﹝acanthus﹞的方式來表現柱
頭,使它能夠從各個方向被欣賞。 80

爵床科之 Acanthus mollis (俗稱 Big Spinach, Bearsfoot , Oyster Plant )葉薊
Acanthus 仙女 : 阿波羅想遺棄她,而被她抓傷了他的臉。為了報仇把她變成一株帶刺的植物
因此,科林斯柱式特殊的地方並非在於構造上之方便性,而是在於其裝飾性的效果。最早的例子是位於巴塞﹝Bassae﹞地
方阿波羅神廟中的一根獨立柱子,據說發明者的創作感靈乃是一個外覆芼茛葉的奉獻籃。與多利克柱式的抽象特質、愛
奧尼亞柱式的優美曲線相比,科林斯柱式更顯得有機化與裝飾性。不過它並不是一個從自己獨自發展出來的系統,而是
交互的使用屬於多利克與愛奧尼亞柱式的元素,即使是芼茛葉在西元前五世紀也經常被使用於墓碑的裝飾上。或許是因
為科林斯柱式太過於虛飾,也或者是因為希臘人太過於保守,以致於科林斯柱式在希臘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反而到了
羅馬時期,被羅馬人加以大大的利用。羅馬人將希臘多利克柱式改良,去掉凹槽,加上柱基,成為托次坎柱式。又同時
採取愛奧尼亞柱式的渦卷與科林斯柱式的芼茛葉,加以結合成複合式的柱式了。
目前可以看到的科林斯式古希臘建築,首推位於雅典的奧林匹亞宙斯神殿﹝Temple of Zeus﹞。在希臘化時期,這座神廟是
希臘本土最大的建築物,也是希臘最古老的神殿。它開起建於西元前 515 年,但直到 129 年才由崇尚希臘藝術的羅馬皇
帝哈德良 Hadrian 興建完成,據說未毀壞前有 104 根壯觀的列柱。
前述三種古希臘建築柱式,不論是在西方或東方,至今仍然繼續被運用。美國國會大廈、台北市的國立台灣博物館
以及及新竹獅頭山在日據時代所建的佛教廟宇等,都能看到這些希臘式之石柱。希臘神廟之內部均甚為狹小,僅有祭司
及領袖方能進入屋內,其餘參加群眾均在神廟前設有祭壇之廣場舉行敬拜儀式。神廟內沒有任何窗子,所以內部十分陰
暗,完全依靠從面向東方的門口所引進的光線照明,以達到製造神秘氣氛的效果。灰石與大理石是古希臘神廟的主要建
造材料,但是後者較為昂貴。希臘神廟在連接的地方是不用膠泥的,而是將石塊表面磨平,以增加接觸面積,並在連接
處內部加上金屬固定物等,使連接處不致於脫落。
古希臘之雕刻與繪畫
早期希臘雕刻受到埃及和近東各國的影響,直到黑暗時代﹝Dark age,約 1100 ~ 800 B.C.﹞過後,希臘人的雕刻開始建立自
己的風貌,展開蓬勃的發展,並對往後歐洲藝術產生極大的影響。
希臘的雕刻和建築,是互為一體的,例如神廟建築上的山形牆雕刻或浮雕飾帶、墓碑上的浮雕等等。除了和建築相結合
之外,獨立性的雕像也很可觀,其創作泉源來自「人體美」
,是歷史上裸體雕刻的創始。但由於年代久遠、歷經戰亂和人
為的破壞,大部份原作已所剩無幾,因此現在我們對希臘雕刻風貌的了解,主要靠文獻上的記載和羅馬時代的仿製品而
得知。 古希臘雕刻依其風格發展,可以分為可分為三個時期:古樸時期﹝Archaic period,約 800 ~ 500 B.C.﹞、古典時期
﹝Classical period,約 500 ~ 330 B.C.﹞與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約 330 ~ 30 B.C.﹞。這三個時期加上古希臘的繪畫,
內容將分成四個部份分別陳述。
第一部分:古樸時期的雕刻
當希臘人邁出黑暗時代的陰影後,他們開始製造實物大小的石頭雕塑。從埃及那裏,希臘人學會了製造大型石頭雕
像。當時很多希臘人在埃及當兵,所以他們有機會親眼見到埃及的雕像,並學到如何製造這些雕像。埃及人使用的其中 81
一個技巧是,為臉部使用一個三角形,並為頭髮使用兩個相對倒立的三角形,如《孟卡拉和他的王后》﹝Menkure and his Queen﹞
雕像。這樣,頭髮可以幫助支撐脖子,否則脖子可能會太細,而無法支撐頭部。埃及人使用的另一個雕刻技巧是讓其中
一隻腳稍稍在另一隻腳前面,這也是為了幫助雕像站立不倒。古樸時期的雕刻,宗教性極為濃厚,那時已有許多以青銅、
陶土為材料的小型雕像出現。到了西元前七世紀中葉,與真人大小近似的大型石雕像就發現很多,這些雕像大多是以年
輕人作為雕刻題材的立像。當時人物雕像受了埃及雕像「正面性法則」影響,都呈直立狀,給人一種生硬樸拙的感覺。
所謂「正面性法則」是以雕像的鼻尖和肚臍連成的線作左右對稱,不論坐姿、立姿都依照這原則,符合「死後再生」的
理念;這是觀念性的表現而不是實際觀察的結果。在埃及薩卡拉﹝Saqqara﹞出土的《書記官坐像》﹝Seated Scribe﹞,正
是以這種方式呈現出來。希臘這時期的男性雕像稱為 Kouros,女性則為 Kore,他們都展現拘謹的古樸式微笑。在服飾觀
點上,希臘人與埃及人不同,埃及雕像總是穿著衣服,希臘雕像總是不穿衣服的裸體,這是因為希臘人認為男人的身體
是神聖的,眾神喜歡目視他們。例如在米洛島﹝Milos﹞ 出土的一尊《青年立像》﹝Kouros﹞。

至於女性雕像卻穿著打褶的連身長衣,衣服上充滿色彩和裝飾,頭髮梳成兩條辮子,身體姿態也比男性雕像自然得多,
有時還伸出一隻手。譬如在雅典衛城出土的《穿披肩的少女》﹝Peplos Kore﹞。
西元前 460 年,有一件青銅雕刻《宙斯像》﹝Zeus,也有可能是海神 Poseidon﹞,他的身軀比真人更為高大,呈現穩固
平衡的運動姿勢。從他擲標槍的動作來看,雕像中蓄勢著待發的力量,眼前彷彿容不下任何事物。這種令人畏懼的氣勢,
除了表現神的特質與運動家的精神之外,還呈現了寫實的特質。由此可見,希臘雕刻在這時候逐漸由古樸時期進入古典
時期。
古典時期的雕刻
古典時期的雕刻擺脫了古樸時期生硬的風格,強調精確、均衡、安定等理性化的表現,呈現了具有寫實的生命力。當時
藝術家的地位提昇了,藝術工作者也逐漸受到重視,並且能在作品上留有自己的名字,因此後人得以知道當時雕刻家的
姓名。西元前五世紀時,以銅與大理石為主要雕刻材料的雕像普見於公眾場所和神廟等地方;在題材方面以,大多取自
於神話故事。這時期最著名的雕刻家首推菲狄亞斯﹝Phidias﹞。 到了西元前四世紀,人像雕刻演變成更加柔美,而且富
於表情,當時期其他著名的雕刻家以米隆﹝Myron﹞、波利克萊塔斯﹝Polyclitus﹞、普拉克希特利斯﹝Praxiteles﹞為代表。
菲狄亞斯 Phidias ( 480~430 BC )
大約西元前 437 年,菲狄亞斯﹝Phidias﹞在宙斯神殿委員會的要求下遊歷至奧林匹亞﹝Olympia﹞,在此雕刻出一件後來
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作品:
《奧林匹亞宙斯像》﹝Zeus of Olympia﹞。在這之前,他已經用黃金和象牙為巴特農
神殿創造了著名的《巴特農雅典娜》﹝Athena Parthenos﹞。由於他高超的成就,在他抵達奧林匹亞時,已經被認定是當時
最好的雕刻家,甚至被稱為「神的雕刻家」

82

在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百年紀念公園裏,有一尊由雕刻家拉基爾﹝ Alan LeQuire﹞所複製的《巴特農雅典娜》屹立在以


1:1 比例翻版的巴特農神廟內。拉基爾是納許維爾當地的居民,榮獲重任來製作這雕像。他以留存至今各項原雕的描述資
料為藍圖,花了 8 年時間,打造完成現代重製版的巨大雅典娜神像,在 1990 年 5 月 20 日公開揭幕。
米隆 Myron (472~440 BC )
米隆﹝Myron﹞是一位能大膽進行藝術革新的雕刻家,勇於探索和表現新而又難的雕刻技法,力圖使和諧壯麗與逼真生動
合二為一。他擅長以青銅為材料的雕塑,巧妙而準確地表現人體在運動中的正確姿態,塑成形神俱真的人物,這充分表
現在他的《擲鐵餅者》﹝Discobolus﹞中。米隆的雕塑藝術的最大長處是反映迅速變化的運動感,往往能突破時空的局限,
抓住雕像動作的關鍵瞬間,擴大了形象的時空表現力。一種體育精神和力與美的集合就這樣展現在大家面前。由於米隆
的作品,具體呈現出最完美的人體造型和瞬間動態,因而將希臘雕刻帶入了古典風格的成熟期。
波利克萊塔斯 Polyclitus (450~420BC )
波利克萊塔斯﹝Polyclitus﹞一心追求人體最完美的表現法的理論,他認為人的頭與全身最均衡調和的比例應該是一比七;
並且歸納整理出了一本著作《規範》﹝Kanon﹞,在這本書裡,他將理論加以具體化,因為其內容表現了人體解剖學與人
體美學的典型,由此可以看出希臘人注重理性的特質。他有一件的著名的《持矛者》雕像﹝Doryphorus﹞,雕像的人體比
例表現出十分完美,成為後人追求理想化人體比例的標準。相對於菲狄亞斯被人稱為「神的雕刻家」
,波利克萊塔斯也被
人稱為「人的雕刻家」

普拉克希特利斯 Praxiteles ( 400~330 BC)
普拉克希特利斯﹝Praxiteles﹞是古典時期晚期的雕刻家,他追尋溫柔之美,所以常將男人柔性化,所雕刻的眾神雕像總是
失去其強壯性格。1877 年在奧林匹亞挖掘出握抱嬰兒酒神戴奧尼索司﹝Dionysus﹞的赫米斯雕像:
《赫米斯與嬰孩戴奧尼
索斯》﹝Hermes With the Infant Dionysus﹞,即展現此特徵。
希臘化時期的雕刻
希臘化時期的雕刻留存於世的作品數量非常豐富,它們雖然繼續保有古典時期的傳統,注重寫實風格的人體,但也從古
典時期的理性、優雅轉為表情豐富的感性。更由於重視人類個體追求現世的存在與價值,作品也十分注重人物內心的動
靜與外在的表情,以反映對現實生活的關心與生命力。希臘化時期中最能具體表現男性身體的雕刻作品有以希臘神話為
題材的《勞孔群像》﹝Laocoon Group﹞以及以戰爭為題材的《垂死的高盧人》﹝Dying Gaul﹞。
根據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所稱《勞孔群像》是由三位來自於羅德島﹝Rhodes﹞的雕刻家所創造的,表現了特洛伊祭
司勞孔與他的兩個兒子被海蛇纏繞而死的情景。勞孔本為特洛伊城的祭司,因為不服從上帝的命令,警告特洛伊人小心
希臘人別有陰謀的木馬,觸怒了阿波羅;阿波羅派出兩隻海蛇去尋找勞孔父子,並將其殺死。
《勞孔群像》這座雕像將勞孔父子臉上痛苦的表情展現的極為逼真深刻,同時也將希臘雕刻家對人體美的理想主義展現 83
無遺;利用健美賁張的肌肉,將人體美提昇至最大的極限。此外,這三個人的姿勢也各不相同,十分複雜,從勞孔右手
開始,連接到左邊兒子的手臂、身體、腳部,再到勞孔的左足和右足,繼續連接到另一個兒子的足部與頭部,然後再連
回到勞孔的右手,使整個雕像成一圓形。此種圓形狀的構圖,在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的巴洛克時代中,普遍為畫家所使
用。
約西元前 241 年,小亞細亞北部帕加馬﹝Pergamum﹞王國的阿塔羅斯一世打敗了中歐遊牧民族高盧人的進攻。為此,
大批的希臘雕刻家被請來製作青銅雕像以紀念他的戰功,但現在都蕩然無存了,只發掘到一些羅馬時期的複製品。其中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這尊《垂死的高盧人》。
希臘化時期也出現許多具有官能的美感裸女雕像,其中以《米羅的維納斯》﹝Aphrodite of Melos﹞、
《勝利女神像》﹝Nike of
Samothrace﹞為代表作品。
《米羅的維納斯》在 1820 年發現於愛琴海的米洛島﹝Milos﹞,她被譽為「希臘黃金時期的縮影」
,總結了古希臘所代表
的一切。女神雕像雖然失去了雙臂,但保留了完整的頭部和面容,從頭、肩、腰、腿到足的曲線變化使人體以無比聖潔
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眼前,沉靜的表情裏有種坦蕩而自尊的神態,在她的面前,人們感到的是親切、喜悅及對生命自由的
嚮往,絲毫沒有俗媚和肉慾。創造此雕像的藝術家充滿深情地表現了女性溫柔寧靜的美,被認為女性美的原型。此一女
神像之特色為較小的頭部、窄肩、寬腰、豐臀。整個雕像姿態接近 S 形狀。對後代西洋婦女裸像的造型有甚大的影響。
1863 年在愛琴海薩莫色雷斯島﹝Samothrace﹞發現《勝利女神像》。頭及雙臂已失,軀體基本完好。這尊雕像現在被放置
在巴黎羅浮宮內一座船首形的基座上。女神挺胸展翼,似乎正吹起勝利的號角,圓潤結實的女性軀體,噴射出生命的光
焰,充分表現出勝利者的雄姿與激情,體現了藝術家將他的作品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卓越構思,為希臘化時期雕刻藝術
的一件傑作。
古希臘的繪畫
當希臘本土在西元前十一世紀遭受到北方的多利安人侵略時的黑暗時期,有些人就逃難到愛琴海對岸土耳其的愛奧尼亞
﹝Ionia﹞地區,因此連帶了影響神話時期希臘藝術的發展,在繪畫上形成具有希臘本土特質的幾何形風格﹝Geometric Style﹞
與具有愛奧尼亞特質的東方風格﹝Orientalizing Style﹞。到了古樸時期這兩種風格就不斷融合而開啟了追求秩序與均衡為理
想的希臘藝術。古希臘的建築原來都是彩妝的,不過因為氣候因素,受到長期風化的結果,使得現存的建築遺跡,看來
都只呈現石材的原色。下圖是多利克式神殿柱頂楣構﹝Entablature﹞上的彩色示意圖。古希臘人不像古埃及人常在墳墓裡
畫上壁畫,由於希臘盛產蜂蜜與橄欖油,需要大量的容器來盛裝,因而製陶成為一件當時很重要的工藝,這使陶罐上的
彩繪裝飾成為極重要的繪畫藝術。一般而言,希臘之陶罐係供盛酒、香油及水之用,但亦有供殉葬者,後者高達五、六
呎,前者則多在二呎左右不等,形式甚多,有蓋及無蓋者均有之,並有雙耳。由器皿上的彩繪來看,古希臘的瓶畫大致
可分為四個時期:幾何形時期﹝約 1100~700 B.C.﹞、東方化時期﹝Orientalizing Period,約 750~600 B.C.﹞、黑繪式時期﹝Black
figure period,約 700~500 B.C.﹞與紅繪式時期﹝Red figure period,約 500 B.C.﹞
幾何形時期﹝約 1100~700 B.C.﹞
觀察陶罐上面的裝飾圖形,在希臘本土發展的藝術多採用幾何直線、左右對稱、以象徵性、形式化等手法來表現,較傾
向於構成性的裝飾,因而被稱為幾何形風格﹝Geometric Style﹞。這類型的作品,在陶罐上起初只畫滿各種簡單而有規則
的幾何圖飾,沒有人物的裝飾圖案,直到西元前八世紀才有明確的人物形象出現,但基本上也多呈現樣式化的風格。像
《迪皮隆陶瓶》﹝Dipylon Vase﹞這個罈子就是幾何式風格時期極佳的成就之一。迪皮隆陶瓶是屬於希臘葬禮中使用的一種
奠儀甕。在葬禮中,將奠酒從甕底的孔流注到死者的身上。第皮龍瓶的命名是根據在雅典附近發現它的一處墓地的地名
而來。
東方化時期﹝Orientalizing Period,約 750~600 B.C.﹞
當希臘本土在西元前十一世紀遭受到北方的多利安人侵略時,有些人就逃難到愛琴海對岸土耳其的愛奧尼亞地區,因此
連帶了影響幾何形時期希臘藝術的發展。到了西元前七世紀,受到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影響,在敘利亞與腓尼基地區發
展的藝術多數採用流動曲線、以寫實性、故事性等手法來表現的一種描寫性的風格,這種風格因為受到近東藝術影響,
所以被稱為東方化風格﹝Orientalizing Style﹞。這種風格早期的陶甕仍採用幾何圖案,後來由於希臘和近東地區在商務上接
觸頻繁,以故事作為描繪的內容,人物、動物成為裝飾的主題,輪廓明確,筆觸肯定,造型生動,作品尺寸隨之增大。
譬如現藏於巴黎羅浮宮的一件《希臘東方式雙耳細頸瓶》﹝Protoattic Amphora﹞。東方化與幾何形這兩種風格後來不斷融 84
合而開啟了追求秩序與均衡為理想的希臘藝術。
黑繪式時期﹝Black figure period,約 700~500 B.C.﹞
黑繪式風格開始於古樸時期的西元前七世紀末。繪畫的方式是在自然的陶土上,用一種特別的黑色顏料描繪圖像,再刮
出細長的輪廓線,燒過之後便會變得烏黑發亮,其餘部分則成為紅色。雅典是黑繪式時期希臘製陶工藝的發展中心。到
了西元前六世紀末左右,希臘的製陶工人與畫匠在社會中越來越有地位、因此多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當時這些陶工中
以艾色基亞斯﹝Exekias﹞最為傑出,他最有名的一件《黑繪式雙耳壺》﹝Black-Figure Amphore﹞,畫面主題在描述兩位希
臘勇士艾契列士﹝Achilles﹞與埃加士﹝Ajax﹞下棋之場景,其特色是表面光滑、人體皆為黑色、尖鼻大眼、布局均衡、人
物的腳部都在同一半畫面上、沒有景深,但有幾何形圖案裝飾。
紅繪式時期﹝Red figure period,約 500 B.C.﹞
西元前六世紀中葉,紅繪式風格逐漸取代黑繪風格,成為希臘陶器繪畫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種。其特色是在黑色的背景呈
現紅色的圖像畫。因為此時的輪廓線已不再使用硬的器具去刮刻,而改用毛筆,因此線條更為流暢。與黑繪式風格比較,
紅繪式風格的人物之立足點已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而係分布在不規則的層次上。重疊的人物造成一種遠近距離的感覺,
而且具有不同的動作,頗具動感。對人體之處理方面,也較黑繪式風格更為活潑、寫實。紅繪式時期的藝術家比以前有
更多的自由創作空間,在題材選擇方面,多為描寫日常生活的情形,內容因此豐富而且廣泛。即使是以簡單的構圖,也
能呈現深度的內心表現;造型十分典雅,在高度風格化中也不會失去寫實的感覺,的確是陶器繪畫藝術史上最高的表現。
紅繪式時期最傑出的陶工可能要算尤夫羅尼奧斯﹝Euphronios﹞了。古樸時期的陶器製品顏色向來不甚華麗,但是從他所
繪製的一件《紅繪式聖餐杯》﹝Red-Figure Calyx Krater﹞來看,畫面主題在描述特洛伊戰爭中的一段插曲,他可以運用色
彩將倒地英雄頭髮的淡色調、睡神和死神翅膀上的細鱗,以及一隻男性手臂瘦長有力的線條,巧妙地敷上色彩而產生千
變萬化的效果。
早餐 :
晚餐 :
旅館 : Castello City Hotel, Iraklio
85

老城區舊城牆旁荒廢之老市集

新城區, 伊拉克利翁 Heraklion, Crete


早上準備赴碼頭離開克里特島,前往另一著名景點聖托里尼島 Santorini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