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讨论问题 1: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心理学范畴,个性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在一定环境下后天形成的独有的心理特征,是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

从教育学观点来看,具体的教学活动是同中有异,也是异中有同的。面对不同个性的学
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具备某种能力、掌握某种知识,但是,因为学生个人发展条件的限
制,又不可能让他们绝对地整齐划一。“因材施教”,就会是正视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客观
条件,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具体到作文教学而言,每个学生思考的习惯是不同的,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看问题的视角
都不尽相同。如果以绝对的标准限制他们,在狭小的表达空间里,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假大
空的作文。尤其是处于学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形成牢固的不正确的作文意识,会在以后的作文
实践中产生强大的惯性,再加以纠正将会非常困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具
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创造活动,有无创造个性直接决定着作文的质量,因而个性化作文教学成为作
文教学发展的必然。

讨论问题 2: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
“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就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中小学写作教学
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
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这与自主地写作并
不矛盾。教师确定的写作题目总有一定的宽度,不会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

(一)激励作文,诱发情感。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过分注重作文的技术性,把作文看做简单的表达技巧。从技术的层面教学
生写作,老师感到吃力,学生也觉得无话可说。因为语言训练仅仅是作文的载体,是一个外壳。
作文是书面的语言交际活动,是深层次的表达与交流。与口头语言不通,书面语言需要更严密的
逻辑性,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交际的内容。但是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它一样需要情感支撑。因此,千方
百计地激发学生的表达需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有话要说、不吐不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
作文的表达障碍,使作文教学成为有源之水。

(二)回到“自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活动,小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体现在选材、构思、拟题、语言表
达等多个方面。教师的作文教学,并不是要代替学生完成这些内容,而是要告诉他们一般性的思考与
表达方式,进行适时地点拨、引导,作为启迪者、合作者,在作文课堂上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表达自
我。
(三)探讨“真我”,人文合一。
“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折射,也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捷径。任何书面表达
的虚构与变形,都是建立在真实写作的基础上的。小学生在作文学习的初始阶段,说真话、心里话,
表达真情实感,反对假大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不但是语文教学的任
务,同时也承载了重要的人文教育功能。

(四)多元评判,因材施教。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同样暗示着一种方向和标准。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决定了作文评判不能
运用机械、狭窄的统一标准。发展创造性、强调个性首先要承认差异,差异性没有了,个性自然要被
磨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初衷,就是要个体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得最好的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是个性化作文教学必须遵从的首要条件。

讨论问题 3: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

1.教给观察方法,丰富作文素材

现在学生的生活,很丰富,学校中、社会上、家庭里,到处是他们活动的天地,也有到处他们的生
活。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却“无话可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入“宝山”而空手回。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
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
“观察”的要求明确而有层次,如针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习作分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
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
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而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
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观察的方法。

(1)观察自己,激发观察兴趣。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具体的情景之中才能产生。为
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观察。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别处,逐步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进行随机观察。加
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中加强体验,从而使生活之源化作观察之流,以优
化生活储备。

(2)走向生活,提高观察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实施生活作文,让作文融入多彩的
生活,即教师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关注、理解他人的感
受,学会表现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写作。学生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生命的无穷宝藏、世界的奇妙无比。当他们拿
起手中的笔,不拘形式地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叙述独特的家庭生活,描绘多彩的社会生活,何愁作
文无话可写、千篇一律?如为了让学生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我设计了一份别开生面的
暑假实践性作业。内容是学做一样家务事。通过争当“家务小能手”的实践,他们在汇报劳动体验
时,个个有感而发,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劳动时的趣事。然后我乘着这股东风,要求学生以“一
次家务劳动”为主要内容写一篇文章。在作文教学的同时,我们不仅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生活,而且丰
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展示丰富个性

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促进
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目前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改变传统的“先导后作”为“先作后导”,让学生
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
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
感。

(1)拓展训练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

①从训练时间上,学生的作文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作文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
色彩,体现着学生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它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
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
工、润色和提炼,从而提高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教师把拟题的自由放给学生,淡化命题作文,把
表达的自由留给学生,淡化文体界限,学生的作文自然会异彩纷呈。

②从训练空间上,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重在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
背景。古人云“勤于读书,逸于写作。”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过好语言文学
关,我们注重让学生从大量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有益读物,或在科普读
物中接受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或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领略名家风采且做好摘抄。引导学生开展形式
多样的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作文训练的渠道。学生最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投其
所好”,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与孩子们同喜同悲、同欢同乐。 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他们各抒
己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并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2)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
来。

①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
多种角度选择材料。

②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目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缺乏个
性。我们进行立体化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独特的感受,都有许多话可写,自由选择不同的表达方
式。

③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以直
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
练。
3. 应用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都不要让这种内在的
力量消失。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运用评价机制,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喜悦。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要改变以前作文教学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可采取以下方式:

张扬个性,学生自评。在作文评价中,应放手让学生自评。在评价中,让学生发现自我、教育自我、
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这是学生作文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

畅所欲言,学生互评。尝试让学生互评,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在这样一个
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激活思维,老师精批。教师精批,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过程,
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力争批得精妙,批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批得能让
学生茅塞顿开。

促进沟通,家长参评。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作文评价也要打破内外的界限,发挥家长的主
观能动性,请他们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这样做既能促进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也使得作文教学
得以拓展与延伸。

(2)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呈现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
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用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分为口头评价和文字评价两种。口头评价,主要是指通过个别交谈,当众
肯定,具有鼓舞和促进作用。文字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第二人称书写,评语要亲切,
态度要诚恳,体现激励性和指导性,传达出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信任之情,以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的内驱力。我对作文的评语归纳了以下五个特点:

①鼓励性的,肯定学生作文长处,指出努力的方向;

②期待性的,指出学生的潜力,点明未来的发展目标;

③朋友式的,能与学生娓娓而谈,如面对面般亲切对话;

④体会式的,不居高临下地评价好坏,而是谈自己对作文的理解;

⑤委婉含蓄式的,指出问题,也能发现优点。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只要
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个性的火花成燎原之势。教师在学生的个性化作文中发
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个体成长的实际,以我笔抒我心,写出真正
具有个性的文章,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学生的作文个性,进而促
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相信我们的作文个性化教学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