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语文教师与教材

•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
驾驭教材。
• 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教学丰富的内容,体
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 教师要有正确掌握每篇课文内容的能力;
要有适当地补充教材的能力;要对课文进
行扩写、缩写和改写的能力;对教材内容
进行教育加工的能力等四种能力。
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
选文-单元系统的设计:
按人文主题(或话题)编排
按活动板块编排
按语言功能和学习方法编排

• 导读-助学系统的设计:
单元和课文导语
学习资料链接
• 思考-练习系统的设计:
在思维训练方面的多向度
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多层次

• 综合性学习-跨学科专题系统的设计:
侧重文化熏陶
强化审美活动
应突出阅读、写作等主要的
言语活动形式
• 表达-交流系统的设计
走向情境化实践
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

• 延伸-拓展系统的设计:
设置诵读栏目
设置名著导读栏目
内容的组合关系
• 阅读选文之间的组合关系
• 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习之间的组合关系
• 以上几者与其他学习内容的组合关

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 真正的教学要依据课标,教材只是教学所
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
• 教师应当是教材的开发者与研究者,而不
是简单的执行者。
• 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范例,引导教师、学
生及教材三者互动。
多元解读教材
• 三个态度:
1) 多且谐:解读多元但须有度
 多学科视角解读要有度
 延伸拓展要有度
 多媒体运用要有度
2) 朴且真:解读多元但须返璞归真
 语文教学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文章
有一定的普世价值与社会意识。
 如果我们一味地拘泥于此宏大话语,处于
仰视的视角中,那么我们的语文将会和学
生的生活、真实的情感渐行渐远,离教育
的目标、意义和使命越来越远。
3) 美且善:解读多元但须有积极价值导向
 审美是有品位的,不可放弃个体生命的深
度体验,把乖张当作个性,把奇谈怪论当
作富有创意。
 美而不真,倒不如真而不美。
 有真做底,求美可期;
唯美是求,反真难矣。
摒弃“拿来主义”

• 源自鲁迅的《拿来主义》 。内容批判
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
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
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
文化的论点。
• 教师对待教材,也应当有批判和借鉴
的态度,不该一味“拿来”就用。
选择与重组教材

• 教材的选择与重组,不能随性而为,要有
明确的目标指向:
要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形成
要促进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
要促进学生对结构性知识的理解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
行增减、重组,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能促进心智的成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
育能力。
拓展、延伸和补充教材

• 什么是“课堂教学拓展”? 一位教育专家
是这样说的:“根据教材要求、文本特点、
教学目标、学生基础、教师个性,在课堂教
学中适时、适度、适量、适情地引入文本
背景和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文字、音乐、图
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读写思的教学策略,
促进感悟,促成建构。”
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开电
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
生。
~陶行知
下课

You might also like